...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呕吐泄利 三阳传胃 太阴经证 腹满嗌干 少阴经证 口燥舌干 厥阴经证 烦满发斑 六经治法 停水不消 寒疫由来 表里同异 表解寒散 阳衰卫陷 传经大凡 阳旺传腑 阴盛传脏 太阳经证 头痛恶寒 血升鼻衄 水气内停 烦躁发渴 ...
....伤于脾胃.传化失节.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泄泻矣.(机要)外候泄分五种.如脾泄.饮食不和.色黄.胃泄.腹胀注下.食则呕吐.大肠泄.食已窘迫.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溲涩.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药后呕吐痰涎甚多,并泄泻水样便四次,胁痛、咳嗽减轻,痰仍多,呈白沫状,胃纳增加,口苦,舌淡红少苔,脉弦滑。饮邪已衰其半,拟小柴胡汤以和解化饮:柴胡15g 黄芩9g 半夏15g 党参10g 甘草6g 干姜6g 细辛6g 五味子6g 三剂三诊:...
...甘草,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以消积导滞;若暑热犯胃,壮热口渴,可用黄连解毒汤。 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方中神曲...
...目录 《青囊秘传》鼻衄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青囊秘传》:鼻衄丹【处方】龙骨1钱,蒲黄1钱,茅针花5分,梅片2分。【制法】上共为细末。【功能主治】鼻衄。【用法用量】吹于鼻中。【摘录】《青囊秘传》...
...少许则恶心欲呕吐。小便不利,大便一昼夜十余次,多系稀水,卧不能动,哭泣无声,脉数十至且无力(四岁时,当以七至为正脉),指纹现淡红色,已透气关。 【诊断】 此因外感之热久留耗阴,气化伤损,是以上焦发热懒食,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泄泻也。宜治以滋阴、...
...武林吉祥巷陈维和四岁小儿.仲秋患泄泻.已近一月.粒米不进.盖五六日矣.腹痛口渴.泄泻无度.身热咳嗽.将成慢脾暑瘵.病已垂危.乃召余诊.方用清暑化积之品.以鲜荷叶、鲜芦根、黄连、黄芩、木香汁、甘草、橘红、莱菔子、鸡内金、车前子、益元散等.服...
...作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总论 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经伤寒 太阳经伤风 阳明经分在经在腑 阳明经经病 阳明经腑病 少阳经主中宜和解 三阴经分传经直中 太阴经传经热症 太阴经直中寒症 少阴经传...
...作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总论 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经伤寒 太阳经伤风 阳明经分在经在腑 阳明经经病 阳明经腑病 少阳经主中宜和解 三阴经分传经直中 太阴经传经热症 太阴经直中寒症 少阴经传...
...肠胃3型。 一、寒湿泄泻 (一)症状 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伴有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中脘、神阙。 (2)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