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有不实,治有不效者,一句不载。 一药有不当,用有不明者,一味不入。 一据症用治,立方制宜,非痧唐录。 一按脉阅筋,恐人有误,详之有据。 一砭刺痧筋,必须紫黑毒血,据为实见。 一载杂症,仅取兼痧,请病虚实,悉在所略。 一心腹痧痛,刮放即...
...病名。即痧证。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
...或谓∶“全书载痧,论治俱备,舌胎仅存其名,岂痧胀舌胎无可治乎”。余曰∶“非也。”盖谓痧胀有别症之舌胎则可,谓舌胎即痧胀之症,是不识痧胀之适当其然,并不识舌胎之所以然也。诚以舌胎乃足阳明胃腑热病,故治痧胀,先理其痧,后治舌胎即安;若先理舌胎...
...手臂有痧攻及脏腑者,为紧痧;不攻脏腑者,为慢痧。慢痧之症,惟刺手臂;紧痧之症,兼服痧剂。【治验】一余右臂筋中作痛,阅有痧筋,刺三针,出毒血,臂痛遂愈。一高松筠,左臂疼痛,医治不应,阅臂上痧筋,刺四针,出毒血,不药而愈。...
...病证名。痧证之一。其症喉痛而无肿胀,痛处不定,喘急痰盛,有痧筋。《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苦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参见痧、痧气条。...
...千金难得之良方也,虚劳孕妇忌服。德按∶原方内有大麦仁,疑是大杏仁,因思麻杏甘膏为风温发汗逐邪之主剂。既用麻黄石膏岂可不用杏仁泄肺以利气乎,用敢僭妄而直改之。此方专治咽喉一切诸证,及烂喉丹痧、痰涎壅塞、口噤气喘、身尚热而命在顷刻者,急用开水化...
...国语辞典 中醫上指猩紅熱一類的病。由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主要症狀為高熱、咽喉腫痛、發炎、潰爛,且全身伴有猩紅色痧點。多發生於冬、春兩季。...
...证名。痧发时在臂弯、腿弯上下,呈现深青或紫红色细筋。多由痧毒入于血分所致。《痧症度针》卷上:“凡两臂弯、两腿弯上下有细筋如丝,深青色,或紫或深红、或淡红者,痧筋也。”《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
...扯痧是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 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的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询治痧之法、凡人犯死症,亦有可救者乎?曰∶有。余且无论百病死症,多有可救之实。惟据伤寒集中有云∶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一生。阳症见阴脉死。阴阳毒过六七日不治。两感伤寒者死。汗后不为汗衰,谓之阴阳交者死。不得汗者死。发热,脉疾躁,狂言,不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