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医着的考证和评价等医论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
...夫疮疡面赤,虽伏大热,禁不得攻里,为阳气怫郁,邪气在经,宜发表以去之。故曰∶火郁则发之。虽大便秘结,只宜多发其表,以发散阳火,少加润燥之药。若见风脉、风证,只可用发表风药,便可以通利也。若只干燥秘涩,只宜润之,亦不可下。...
...桑皮纸掩上,疮有旋生白粒,散漫如米、如豆者,用银簪脚拨去疮眼,用老皮散敷之,再换新药敷上。凡热多则赤, 肿散漫,热甚则紫黑,外寒郁亦紫,血虚兼寒则青白,大铁箍散、正铁箍散,乃常用之药。或因风寒热及秽气厌触等证,四时寒热不同,又宜从权设法。热者...
...痢之一症.古名滞下.以肠胃之中.先有积滞而后下也.痢乃后人之伪名.先贤论之详矣.今则世俗通称为痢而治痢之法.非通即涩.方书亦复如是.近洋烟入于中国.凡食洋烟而病痢者.名曰烟痢.病患先自胆怯.必求峻补速至.医者不知此理.每以漫补止涩而坏事....
...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疼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黏痰,舌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 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疼,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至于气虚感冒...
...表里俱病者,俱伤于邪也,非表邪实、里正虚之谓也。气者,六淫是也。试以寒热明其例。表里俱寒者,治宜温中以散寒,里气壮而外邪可退矣。仲景于身体疼痛,下利清谷,先温其里,后攻其表者,是指示大法如此。其实表里两感于寒,温里、发表,一时并用,正不必...
...必须大胆,见心包邪窜者,当宣则宣;肝风内动者,当平则平;脾虚气陷者,当培则培,肺气欲绝者,当补则补;肾液欲涸者,当滋则滋。更有危险之虚证,速宜用参、 之属;实证用硝、黄之属,寒证用姜、桂之属,热证用犀、羚之属,勿宜迟缓,亟亟煎尝,如是者,则沉...
...不同年龄的性生活多少次为合适,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机械地规定,一般以过性生活的第二天不出现明显的疲劳、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等现象、以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为原则,主要根据个体的年龄、体质、性格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新婚夫妻每周以3---4次为...
...便秘患者大多自己选择中成药服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服用中成药也应该经医生辨证后对证用药,比如,便秘可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四种不同的情况,用药也各有不同。 热秘好发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的人。其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
...复者,亦可复安。若再放血,则不能久矣(亦有放三、四次而毙者,余曾见过)。此证为四绝之一,难以治疗。若犯之者,宜戒七情,适心志;更以养血气、解郁结之药,常常服之,庶可绵延岁月,否则促之命期已。其应用之方,如加味逍遥散、归脾汤、益气养营汤、补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