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_《康复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

http://qihuangzhishu.com/1007/3.htm

也谈中医学的概念与特点_【中医宝典】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5.html

医学的沉思_【中医宝典】

...解剖学上的肌肉,泛指皮内骨外的部分。运化是把经过消化的食物,按全身各部位所需,输送到位,该给的没给送到,却把大部分营养在半路上都转化成了脂肪堆放在皮下就算交了差,就是脾的运化失职,就应该治脾。 一些常见多发病西方医学没攻克,中医是不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9.html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的“阴阳”概念有两种意义,其一是两种基本的物质之气,春秋时期人们已认识到阴阳之气的正常与否关系到天象、气候、物侯等自然现象的正常与异常。战国时期的阴阳学说还着重阐述了阴阳二气的盈虚消长、升降出入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季节、气候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2.htm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在意识形态方面,佛教经南北朝的长足发展,到唐朝进入鼎盛阶段,唐高祖托附老子李聃为先祖,提高了道教地位,而儒学则一直是统治者始终尊崇的治国之本。佛道儒的发展对医学和医学家也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医学著作中也可看到儒、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0.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 (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 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回族医学理论体系_民族中医回医_【中医宝典】

...三子又称“三耦行”,四元又称“四奇行”,行是行动、远行之意,运动不已,“四奇行”与“三耦行”组成七行,“四奇行”与“三耦行”化育之功相同,均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但“四奇行”先于天地定位,再由“三耦行”化育万物。及此回医学有了“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63.html

医学整理发掘的借鉴意义_【中医宝典】

...壮医学的发掘整理不仅涉及170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而且更重要的是,壮医药学的整理发掘和口承文化的著述所达到的水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近10年中,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为基地,编著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7.html

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之说不确。 (3)反映了隋唐五代医药学术成就 敦煌医经残卷,反映出隋唐五代医学理论和脉学的成就。如P.3655卷中,对习用的“明堂”一词作出确当的解释:“明者命也,堂者躯也”。意为“明堂”活着的人体。P.3477卷提出治脉的两种基本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5.html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_《医学心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它们都是以人做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目前,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lixue/967-4-1.html

共找到130,8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