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一)杂病两宋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此期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也相应地反映在此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中。病因病机的理论发挥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著名的“三因论”还注意到...
...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在太医署内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该书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积极的小儿护养观。...
...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开始对读者进行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还编写了各种小册子,介绍查找文献的方法,使文献检索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萌芽状态。但是在1960~1962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医学文献检索教育处于停顿...
...妙手回春”等锦旗是对文明昌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称赞。 在他的努力下,黔南州苗医药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他主编的《黔南苗医药》获2006年黔南州科技二等奖;他领导的黔南民族医药研究所有7个专科专病诊室,成为“全国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
...邵逸夫捐资建成的,但它还是浙大的附属医院。二者相比,后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前者,而且现在省人民医院的领导来找浙大医学院,希望成为我们的附属医院。这充分说明大学附属医院的优势所在。 “从医学教育规律和我国国情来看,大学与其附属医院是互相支持、互相...
...唐代医学教育机构已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唐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大了太医署。太医署(当时的医疗保健教育机构)设医学、药学两部。医学部主要负责医学教育,药学部专门负责种植药材(主要供皇家用药)和培养药材种植人员。药学部占地三顷,设置药园。 据《...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
...女人怀孕是一段很不平常的时期,即将拥有新的生命,那份难耐的喜悦只有经 历的人最深得体会吧。然而,怀孕也使女人在生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皮肤或多 或少都出现了异于平时的状况。有的人原本属于干性皮肤,怀孕时竟出油甚多,整 张脸油油亮亮的;原本...
...一个新的时期,即免疫生物学时期。3.抗体生成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 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以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基础,在Ehrlich侧链学说和Jerne等天然抗体选择学说的影响下,以及人工耐受诱导成功的启发下,于1958...
...输者偾于道。”(《汉书·主父偃传》)。“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汉书·晁错传》),缺医少药是显然可见的。新莽时期设有太医尚方。史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