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塔五蕴”——傣的理论基础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傣族医药学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和"五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也是研究傣学术思想必须深入探讨学习的课题。 "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理论派自南传佛教。在公元9世纪觉音所著的《清净道论》中,详细记述了"四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08.html

大肠痈门主论_《疡大全》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曰∶天枢隐隐痛者大肠疽;其上肉微起者大肠痈。(天枢穴,又名大肠,大肠在脐旁开二寸。)陈远公曰∶人腹中疼甚,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人以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谁知大肠生痈乎!凡腹痛足不能伸者,俱肠痈也,而大肠痈足犹不能伸也。但大肠生痈,...

http://qihuangzhishu.com/344/692.htm

心痈门主论_《疡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曰∶巨阙隐隐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痈。(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也。)王肯堂曰∶心痈始发巨阙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身痛,头面色赤,口渴随饮随干。由心火炽盛,更兼酷饮嗜热而成,宜服凉血饮。如酒毒为病,宜升麻葛根汤治之。但此证甚属罕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26-2.html

吴序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者,术数之本;术数者,阴阳之着。而非知道不能,可易言乎哉?之道,譬若宫墙。辨虚实,审寒热,其门径也。门径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世人涉猎方书,讲求形证,自...

http://qihuangzhishu.com/713/2.htm

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_【中医宝典】

...维是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民族医学。 新疆地区古代属于西域的范围,居住着许多民族,有回纥(回鹘)、乌孙、羌、鲜卑、突厥等古民族。西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此,新疆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70.html

五脏募穴_《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中府∶肺。巨阙∶心。期门∶肝。章门∶脾。京门∶肾。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在阴。腹曰阴,皆在腹。凡病由七情所伤,胃气不行,兼之劳逸饮食不节,以致元气不足也。当从胃合三里穴内,推者宜此。...

http://qihuangzhishu.com/313/33.htm

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9.html

蜀漆_《本草崇原》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气味辛平,有毒。主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坚症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常山之茎,名蜀漆,其功用亦与常山相等。)蜀漆能通金水之气,以救火逆,又能启太阳之阳,以接助其亡阳,亦从阴出阳之药也。故《伤寒·太阳篇》云∶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

http://qihuangzhishu.com/705/247.htm

蜀漆_《本草崇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气味辛平,有毒。主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坚症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常山之茎,名蜀漆,其功用亦与常山相等。)蜀漆能通金水之气,以救火逆,又能启太阳之阳,以接助其亡阳,亦从阴出阳之药也。故《伤寒·太阳篇》云∶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chongyuan/705-7-16.html

共找到63,7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