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一) 【辨证】外感风邪,风热壅盛,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治法】清热除湿,利水消肿。 【方名】清癸汤。 【组成】金银花6-12克,大青叶6-9克,玉米须13-30克,泽泻6-9克,茯苓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
...小儿急性肾炎 【辨证】外感风邪,风热壅盛,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治法】清热除湿,利水消肿。 【方名】清癸汤。 【组成】金银花6-12克,大青叶6-9克,玉米须13-30克,泽泻6-9克,茯苓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赤小豆,亦名红小豆,五谷杂粮之一,善利水除湿,解毒消肿。《小品方》中说:“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本草纲目》中也说:“此药治一切痈疽疥疮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 ”治疗腮腺炎,余常用赤小豆适量。研末,醋...
...所以化其气也。除桂名四苓散。李东垣曰。无恶寒症。不可用桂。周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若不渴则茯苓甘草足矣。若但渴。则四苓足矣。)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泽泻虽同利水。性亦类燥。然...
...生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黄芩清肺饮、补中益气汤、八正散、抵当汤等方加减治疗。 笔者认为,从临床实际来看,本病多属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水瘀互结证,常以通阳化气、祛瘀利水的桂枝茯苓丸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药:桂枝、桃仁、...
...内,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去阴汗大利小便,泻伏水微养新水。故经云∶除湿止渴圣药,通淋利水仙丹。久服轻身,多服昏目。叶状水脏,通血脉,行乳汁催生;实主风痹,除湿邪,强阴气益肾。服久无子,惟面生光。(谟)按∶泽泻多服虽则昏目,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
...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专利下焦气分。除湿痹。湿必由膀胱出,下焦利则湿气除。久服,轻身耐老。气顺湿除,则肢体康强也。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
...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专利下焦气分。除湿痹。湿必由膀胱出,下焦利则湿气除。久服,轻身耐老。气顺湿除,则肢体康强也。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
...临床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本病。 基本方药:黄芪、茯苓各15克~30克,熟附子10克~15克,炙甘草、桂枝、生姜各10克,白术、赤芍各15克,丹参20克。本方由仲景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黄芪、丹参而成,方中黄芪、炙草益气扶正;附子、桂枝...
...气促,胸闷,上腹胀满,水肿,紫绀,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多属阳虚不化水饮、痰瘀阻塞心肺证。治宜温阳利水、涤痰化瘀。 基本方药:制附片10克~15克,茯苓30克,白术、赤芍各12克,葶苈子15克~30克,桂枝、桃仁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