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血脉滞而不行,属于中医“血瘀”的范畴;冠心病患者胸痛、舌色紫暗、瘀点瘀斑、舌下脉曲张、口唇紫绀等,皆为瘀血的临床表征。由此认为其主要中医病机为“血脉瘀滞”,活血化瘀可作为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治法。相继研制了冠心Ⅱ号方...
...一种民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草药“三角草”,经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主任药师梅全喜主持的科研组5年多的深入研究,在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制剂研发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日前,“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课题通过了广东省中山市科技局组织...
...7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采用丽珠得乐冲剂配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胃酸缺乏型慢性消化溃疡的疗效显著。一般用药1个疗程即见效,有效率达96.1%,基本痊愈率达65.4%,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临床课题。胃酸缺乏型消化性溃疡一般病程较长,多则达10年,...
...中新社北京十月三十日电(曾利明秦秋)今天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成果显示,抗艾滋病中药研究又取得了新成果。 由中国最早开展抗艾滋病研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是中国科技部...
...过速或过缓等。只要出现以上先兆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冠心病属中医血瘀证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其疗效肯定。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中后期,脾胃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文献角度考证,中医的脾包括现代医学的脾和(或)胰,但其功能却相当于现代生理学的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还涉及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代谢以及肌肉等方面的功能。从局部来看,还与胃肠局部变化、小肠吸收...
...的药理作用。三、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在中国药研究中的应用国内早在1960年邝氏等就指出皮质素型动物(即醋酸氢化考的松模型、氨考模型或“阳虚”模型)一系列病态与阳虚临床特征基本符合。1963年邝氏等又观察发现,助阳药能减轻或纠正过量皮质素引起的...
...证,潜证是冠心病产生的土壤,如能早期发现、及时纠正,则有阻断冠心病发展的作用,冠心病先兆潜证表现形式不一,大约有以下三型:(一)痰热型先兆潜证此型先兆证表现为形体肥胖垂腴,并多突出在腹部,面部油光红润,痰多,口粘,烦闷发热。舌苔黄腻,脉象...
...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v1-v3呈水平下移0.1-0.2mv,t波avf导联倒置,v1-v3导联低平;超声心动图查有冠心病改变;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脂与β-脂蛋白均增高。西医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中医...
...中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有独到之处。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伤、痰瘀互阻型,经诊治后可使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消失。潍坊市潍城区离休老干部王某,1995年患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经住院抢救脱离危险,但随后稍动则心慌憋气、心绞痛发作。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4...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