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免疫斑点法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可鉴定抗体的标记效果1.免疫斑点法 在处理好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滴加100~10-7系列稀释的抗原,斑点直径0.25cm, 空气中干燥,80℃多聚甲醛蒸气固定1h,然后分别以胶体铁标记的抗体一步法或用桥...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是一种复合性粘蛋白,同时具有与抗Tac单抗和白细胞介素-2结合的信息,与白细胞介素-2结合不需任何辅助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是一...
...自1969年以来,我们高兴的看到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已从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发展过程中两个关键性的突破是核酸探针制备的标记物的改进。核酸探针由克隆的核酸探针发展到无克隆的合成的...
...有关。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正常,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等症状和高心搏量状态加剧,给β受体阻滞药后则症状、高心搏量很快改善,因此,说明了并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是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或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增强或过度...
...一、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是人工合成品,化学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异丙基所取代。是经典的β1,β2受体激动剂。【体内过程】口服易在肠粘膜与硫酸结合而失效,气雾剂吸入给药,...
...为了体外研究脂蛋白的细胞代谢和脂蛋白受体活性,早在1974年Goldstein和Brown就建立了成纤维细胞125I标记LDL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常用125I)标记LDL后,与细胞(通常为培养的单层成...
...差异性从受体水平上提供了依据。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受体存在着可溶性形式,掌握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产生的规律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必将扩展人们对细胞因子网络作用的认识。检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水平已成为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脑内的小胶质细胞是由骨髓单核细胞系来源并迁入和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与外周组织中的Mφ类似,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R3受体和Fc受体,并表达低水平的CD4抗原、MHc Ⅱ类抗原、转铁蛋白受体和B细胞共同抗原。上胶质细胞具有多方面免疫相关功能,...
...关系大,心动过速与运动量不相适应,予β受体阻滞药症状迅速缓解,有助鉴别。但要注意,两病可同时并存,特别一些年龄大的本病患者会同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 7.其他原因引起高动力循环状态 如贫血、动静脉瘘、妊娠、脚气病、肺源性心脏病、肝硬化、类癌...
...软骨)性组织与一般间叶性细胞构成。后者与前述软组织肿瘤相一致。总体上看骨肿瘤是在间叶组织基础上的特殊性肿瘤。现重点将成骨,成软骨及破骨性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标记予以讨论。1.良性骨与软骨肿瘤它们存在诊断上的困难是低分化的骨与软骨肉瘤与间叶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