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特点_【中医宝典】

...藏医融入了古中医,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古阿拉伯医学理论。藏医在《四部医典》中的第一幅图“药王城图”中就表述出来了。周围画就是来自各方药材,有来自东方,有来自南方,有来自西方,有来自北方。它也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84.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恢复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发展。 在意识形态方面,随佛教兴起道教流行,两汉时期独尊儒学局面被打破了,开始出现儒佛道并立格局,并有玄学流行。 佛教自西汉末由印度传入我国,到东汉时已有人翻译佛经,但信佛者不多,魏晋时期印度西域僧人陆续来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5.html

唐宗海(1847-1897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专着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年),书中论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另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以上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另著《医学见能》四卷(1873年)、《痢疾三字诀》、《...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32.htm

伤寒与温病学派治温病异同_【中医宝典】

...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在中医看来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本人重温了《温病条辨》一书。 自叶、吴之后,温病学说发展很快,温病学家层出不穷。他们继续叶、吴之学,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各自从不同侧面,补充、发展完善温病理论治法。经过温病学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2.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出现药物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在《内经》“君、臣、佐、使”主次配伍原则基础上,对组方用药理论进一步作了阐述,指出:“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4.html

壮医理论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出现_【中医宝典】

...外科、妇科、儿科医药知识。这些手抄本编写,对壮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进行了总结,说明壮医药已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丰富诊疗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9.html

经络学说形成原理假想与中医学理论关系及应用前景_【中医宝典】

...提要:探索经络系统形成原理,并此以为基础,解释部分中医学理难题。同时,总结出生物场理论学说,并指出经络生物场理论学说应用前景。 主题词:经络形成原理、经络学与中医理论、生物场理论、经络生物场学说应用前景。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88.html

讨论_《丹医秘授古脉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保健医药。是客观存在、与医学相关社会现象。不能把佛教医药简单片面地看作是存在于佛教中,又与佛教无关医学;看作是由寺院、僧人掌管,与医学医疗方法用药完全一致医治疾病方法药物运用。”(文载李良松、刘建忠主编:《中华医药文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7.htm

藏医药漫话_【中医宝典】

...地并在此萌芽、发展,到第32代功绩法王,松赞干布与赤松德赞时期,佛教理论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们在与汉地、尼泊尔国联姻中,从速引进了佛教、医学等各种外部知识与理论,加速促进丰富了藏医学经论,藏医学理论有了初步框架,直到公元七八世纪出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77.html

秦汉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关系。 约在西汉时,佛教已流行于西部各地,随着西部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佛教遂传入内地。另一方面,东汉时期在中国产生道教,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一些修行方法,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尊《道德经》为经典。道教修练方术有守一、行气、服食、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3.html

共找到944,9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