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于丈夫。且殇子为时不远,中心蕴结,肝郁不舒。今当产后,恶露虽清,而血因肝郁,逼而从下漏矣。因笑渭之曰:“汝夫妇脑筋至新,故自始至终,未延一中医疗治,故余不得与于其列。今始询及于余,余试为处方,可一瞻其效与否也。”乃握笔为书清肝养血汤方,...
...并为之内服及注射补剂。一星期后,试去托子宫器,令其下床步行。奈行未数步,又觉腹内坠重,陈妇惊惧,告之日医。立命仍卧于床,续行疗养两周日。过两周之后,依然不效。陈农偶与安乐坊之刘训才谈及,因改就余诊。余以阴挺之症,发于产后,其因气血双亏,...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
...证名。五脏绝候之一。①肺气绝所见危重脉证。证见气喘不休,口张气但出不还,面赤,汗出发润,无寸口脉等。《中藏经》卷上:“面赤,无右寸脉者,肺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脉经》卷四:“病人肺绝三日...
...证名。五脏绝候之一。①心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中藏经·虚劳死证》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
...不能蠕动。胃家如此之实则气闭,气闭则交感神经失其作用,影响于脑,故完全失其知觉。非风非热,故不痉;非虚非寒,故不厥;非上焦有痰,故呼吸不喘哮。此亦宿食之证,《金匮》未言,而后世方书曾言之矣。所见不多,故医家能言之者亦少,即或遇此证,其不当中风...
...□ 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 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
...金匮·狐惑病篇》所谓蚀阴蚀肛之狐惑病也。不二日而亡。嗣余闻之,甚恨此病之未竟全功,而又悲夫此妇,以补益致病,以气忿而伤生也。泻心合增液承气汤方锦纹大黄三钱 元明粉三钱(分冲) 上川连一钱五分 生黄芩三钱 润元参一两 连心麦冬八钱 鲜生地六钱...
...夏令酷热,患生湿温,经医久治不愈,渐至谵语神糊。余诊其热度颇高,自汗不已,胸闷心烦,舌苔腻而灰黄,小便黄赤,大便转燥。疹痦隐于皮下,而不能外达。余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三仁汤与之。一剂而便通热减,疹痦外透。再剂则痦密如珠,疹则疏少。终以竹叶...
...剂知,二剂已,三剂全平。在未述本案之前,特破吾书之例,首述本病之研究。盖此证虽不多见,然临床偶有遭遇之者,若不知其治,则为医者之过矣。此证名日奔豚,分见于《伤寒》、《金匮》中。其云:“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此为病源之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