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论即取论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列于彼者,以此与伤寒相似,与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
...,即化为热邪;走入厥阴地界,即化为风邪。此即后面所说:“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常表现为种种热性病以至诸般杂证,而多可用伤寒方治之。故有人谓《伤寒论》不止为伤寒立法,善用之一方可以...
...伤寒六经既尽,自然汗解,其六七日后经尽而不解者,此非阳盛而入腑,即阴盛而入脏也。程氏以为伤寒无定经,而其传其解,亦无定日。或从太阳而阳明,或从太阳而少阳,不必捱经。或数日方过阳明,或数日仍在太阳,不必刻期。或从太阳而解,或从阳明而解,不必...
...《伤寒》,皆是从根底上来也。故太阳之底〔面〕是少阴,少阴之底面即是太阳,所以太阳发汗有亡阳之虞,即此是也。后学不知根底,著春温,著利证,种种不一,自以为补仲景之不逮,而不知仲景列六经,早已发明其要,惜后人之学识未到,功力未深,自诩以为独得之...
...清楚了,太阴病的治疗规矩也就自然在把握之中。张仲景对六经病的描述是通过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提纲条文,这方面往往有形可征,有案可查,也是大家注重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欲解时条文,从欲解时条文来揭示六经病,好似无形可征,无案可查,是以从古至今...
...辨六日传经之妄.辟三方鼎立之谬.改服麻桂于太阳未衄之前.移系白散于太阴误下之后.千古疑团.一朝打破.又谓.仲景伤寒.已兼六气.六经主病.已该杂症.非专指伤寒立言.柯氏以前.孰能指出厥旨.金刘河间.叔季人也.扰攘之世.炎火统运.见仲景伤寒.每...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经”产生于遥远的时代,“六经皆史”,(章学诚语)记录着当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各个方面。历史走到今天,“六经”的一些词汇陈旧了,过时了。如没有人再用“噬脐”比喻后悔莫及(见吴师机《理瀹骈文...
...由六经篇题皆云“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可知仲景对脉是非常强调的。但是,具体地落实到六经提纲条文里,却非皆有脉。如阳明提纲条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而未云:“阳明之为病,脉大,胃家实。”同样,少阳之提纲条文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
...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处方麻黄10克 桂枝6克 甘草18克 杏仁15克 二剂【辨证】《伤寒论...
...厥阴以风木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足跗,由内踝过阴器,抵小腹,上胸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太阳经病不解,日传一经,以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日传于厥阴之经,六经尽矣。若但传厥阴之经,不入厥阴之脏,则经尽表解,自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