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动阴阳二脉不同_《伤寒发微》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以弦脉为阳.何也.此是开卷第一行疑处.而世人不知讲.予谓脉诀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单言之也.此之所.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大抵杂病各见一脉.唯伤寒必兼众脉而见.何以言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55/19.htm

夜间不眠证_《伤寒九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饮之.不汗而愈.曰.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昼行阳.夜行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行于外.行于外则阳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阴虚则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内竭.胃中干燥.独恶于阳.阴无所归.其候如此.故以当归.地黄补血.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ushilun5720/306-13-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伤寒,以脏腑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伤寒医鉴_《刘河间伤寒医鉴》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标受病之本源,所处方用药。注书有四焉,一者,明天地之造化,运化之盛衰,目之曰《要旨》一部,计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三字,一者,分君臣佐使,定奇偶之逆从,又作《宣明》一部,计八千九百零三字,一者,又注伤寒六经传受,《直格》一部,计一万七千零九...

http://qihuangzhishu.com/156/2.htm

编后记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3.htm

伤寒百证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证 邪中三焦歌 第八十六证 多眠歌 第八十七证 不得眠歌 第八十八证 小便不利歌 第八十九证 小便自利歌 第九十证 大便不利歌 第九十一证 大便下利歌 第九十二证 狐惑证歌 第九十三证 百合歌 第九十四证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 第九十五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baizhengge/index.html

中风伤寒解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即取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列于彼者,以此与伤寒相似,与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4.htm

郑钦安原序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一书,相传千馀年,俱云仲景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高明谅之,是为序。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3.htm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证_《伤寒九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 板下.不胜 伏.后数日得脱.因饱食.解衣扪虱以自快.次日遂作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ushilun5720/306-4-0.html

《刘河间伤寒医鉴》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马宗素·元 伤寒医鉴 脉证 六经传受 汗下 阳厥极深 湿热发黄 不得眠 呕吐 湿热下利 霍乱 好用寒药 小儿疮疹 ...

http://qihuangzhishu.com/156/index.htm

共找到94,3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