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总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如何区分补泻法?补法在于顺其气,或将气向内推送,使正气有所补益;泻法则是逆其气,折其病势,将气向外引伸,使邪气有所散逸。补泻手法贯串于进针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4.htm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2.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可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13/45.htm

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杨氏对针法补泻的原理也作了阐述,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说:“……欲治经脉,须调荣卫,须假(借助)呼吸。经曰:卫者阳也,荣者阴也;呼者阳也,吸者阴也。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者,即是取气于卫。吸则内针,以得气为故者,即是置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2.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所难经直解(1669)2卷,为莫氏锦囊十二冲之一种。莫氏注释难经以滑寿难经本义理论为主,参考其余注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予以发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徐大椿所著难经经释(1727)2卷,以内经理论为本,阐发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当时盛行的经方、局方等医方,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当时一些医家产生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思想。刘完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等医学家相继兴起,他们实践中对医学理论作出新的探讨,阐发了各自不同认识,创立成各具特色的理论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0.html

养生长寿的理论方法包含哪些_长寿秘诀_【中医宝典】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baojian/a414.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2)_【中医宝典】

...较大的差异,因此对这种具体推算和预警,可参而不可拘也。 2.生命活动与自然气候规律相通相应——“人与天地相应” 内经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节律相通相应的相关内容。举要如下: (1)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有赖于自然气候的正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3.html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_痰火点雪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 心小肠(热补寒泻,酸补甘泻。) 肺大肠(凉补温泻,辛泻。) 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其宜,甘补苦泻。)三焦命门同心。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

http://qihuangzhishu.com/752/135.htm

难经简介_难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寸口”,简便易行。确立了以手腕寸、关、尺为三部,再分别每部之浮、中、沉为九候的“三部九候”脉诊法。难经在论述正常脉及各类疾病所反映出的病脉在疾病诊断上的意义,各类脉象之鉴别等方面,均发挥了黄帝内经理论,使学者更易于理解。23~29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nanjing/102-1-0.html

关于中国历代医论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纯粹学术研究出发所得出的唯心主义论断。我们应当认定:名医是时代的精华,代表了中医学术在某个时代所达到的高度。王溜尘汉学师承记说:“非谓此时代之人物尽括于此学术思想之中,特以此学术思想为此时之中心。” 因此,我们界定名医时遵循以下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共找到893,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