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2)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现代人为什么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不到内求。我把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1.html

根结第(法音)_内经评文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阴少之极致也.二节固是分叙阴阳多少而上节每条承前节根字此节以五十营承上十二经草蛇灰线钩连有致)黄帝曰.逆顺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浓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

http://qihuangzhishu.com/712/8.htm

刺节真邪_内经评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节.奈何.岐伯曰.固有节.一曰振埃.二曰发 .三曰去爪.四曰彻衣.曰解惑.黄帝曰.夫子言节.余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 者.刺腑输.去腑病也.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pingwen/712-14-3.html

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种郁证的总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郁。景岳全书·杂证谟内经所说郁,是指五行之化,气运如有乖和,则生郁之病。详木郁、火郁、土郁...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56.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中,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2.htm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5.html

中医五味的相属与相_【中医宝典】

...五味所入 简称“入”(见素问·宣明气篇)。五味入胃,各有它所喜的脏腑,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所入”和临床药物治疗有关。 五味所 简称“(见素问·宣明气篇)。“”,有避免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920.html

热病_内经评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 .五指间各一.凡八 .足亦如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pingwen/712-8-4.html

黄帝内经谈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我国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本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关于老年养生学内容,散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阴阳应象大论、四气调神大论,以及灵枢天年篇、寿夭刚柔篇等章节。其内容有: 1.长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48.html

共找到496,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