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着称。医圣张仲景对其十分尊崇和赞誉。 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认为他有病,不治将深,但他不听劝告,拒绝医治,不久抱病...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脉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脉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弦不可以概言实,而可消之乎!乃知诊法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临床观察发现,内伤发热以伤食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和五脏积热为多见,分此四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伤食发热 症见身肤发热,暮夜热重,腹壁烧灼,手足心烧,夜卧不安,不欲饮食,嗳腐呕恶,腹胀便秘或泻下...
...焉,故诊病必先诊,外证次之,脉又次之。”矢数道明力倡外感证从脉诊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日本对腹诊研究的系统、深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腹诊有客观性、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诊、脉诊之不足。不少病证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腹...
...明清浊之宜;不知先后,则不明缓急之用,安望其久安长治而万世不殆哉?)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凡此数者,皆有对待之理,若差之毫厘,则缪以千里。故凡病之善恶,形之动静,皆所当辨。能明此...
...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四诊要诀,实该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
...12克,粳米20克,又以前方6剂。四诊:腹中肠鸣次数减少,又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解除,欲巩固治疗,复以前方6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腹泻因食凉或受凉而加重辨为寒,口腔溃疡灼热疼痛辨为热,因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辨为虚,以此辨为上热...
...内伤”、神经衰弱等,西医检查不出来,而中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不同,诊断结论的表述也不同。到目前为止,中医诊断疾病的依据仍然是以四诊资料为主。由于理论体系不同,中医的病名和西医的病名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现在...
...邪,致血瘀阻滞,病情较长而难愈。笔者按以下四型辨治,提高了该病的临床疗效。 脾虚湿阻 面色萎黄,脘闷腹胀,纳呆便溏,全身浮肿,或身重乏力,小便短少,舌淡胖或齿痕,苔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生黄柏、地骨皮;兼...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