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阴虚阳亢,细数无力,阴虚阳亦。数大无力,按豁然为虚阳外越:数小无力,按中空为虚寒。” 《脉经》说:“短而数,心痛,心烦。”按短主病有二:一者,“短则气病”,即气虚鼓动血行无力,不及本部而短;元气虚衰,固摄失权,以致虚火动而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2.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学古诊则》 古脉法著作《持素》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四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何谓”四诊法” 后世法存在的问题 后世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后世学的成就 病人病的问题 图的历史 脉象变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后世法的合理性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形式的指标不矛盾。 3、各种脉象反映理论和临床的详略存在不平衡脉象在理论上主要反映的是阴阳学说,从中医这一最根本的理论上出发而及于其他有关具体的各个方面。《内经》的分阴阳,主要是浮沉、大小、滑涩,有时亦及于长短、迟数、缓急等,这些当然亦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9.html

脉象变动病理方面认识(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分析脉象变化的程度亦是表得病机的重要方法,自然它亦会联系到生理、病理乃至预后等问题。例如《内经》中论述季节、五脏,六经的生理、病理,死证对就是用某些脉象结合胃气的有无多少,亦就是具体脉象的突出程度,来说明其机制的。 除此以外结合临床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4.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宝典】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沉取应有力。常见病有浮、沉、迟脉、数、虚、实、滑脉、洪脉、细、弦等。 浮: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气鼓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6.html

双管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当有风火上壅患矣。” 至于双线与三歧的关系,周学海以为两者系两种绝然不同的脉象,他说:“双线与二歧不同。”又说:“双线必一大一细,未见有两线并大者,或细加于大之上,或细伏于大之下,或两平行,大居细外,细居大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3.html

脑充血兼腿痿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七剂,诸病皆大见愈,脉象亦大见缓和,惟其步履之间仍须用杖,未能复常,心中仍间有发热之时。拟即原方略为加减,再佐以通活血品。 【处方】 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13.html

症合参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证一致为顺,证相反为逆。例如外感证(阳证)见浮(阳脉)、脾虚证(阴证)见缓(阴脉)等,就是证一致,它们的辨证论治也较简单,预后也较好。但当外感证见细...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079.htm

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五心烦热,脑转耳鸣,下元极冷。濡关前人足汗,当关气少精神散,尺部绵绵即恶寒。” 《活人书》:“濡主冷证。” 《三因方》:“濡为、为痹、为自汗,为气,为下重。” 《诊家枢要》:“濡为气血俱不足候,为少气,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9.html

芤伏牢革诸歌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歌】浮沈无力曰濡,中取无力芤脉看,沈极筋骨为伏脉,浮沈极力革牢参。【注】浮而无力谓之濡,沈而无力谓之,浮沈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脉。沈极推至筋骨,按而始得者,谓之伏脉。浮而极有力者,谓之革。沈而极有力者,谓之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62-24.html

共找到550,8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