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连项皆肿,心中烦躁不能饮食,其脉象虽有热,而重按无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邻村李姓少年,亦同时得大头瘟症,医治旬日,病益剧,亦求愚治。其头面连项皆肿,心中烦躁不能饮食,其脉象虽有热,而重按无力。盖其旧有鸦片嗜好,下元素虚,且大便不实,不敢投以大凉剂。为疏方︰玄参(一两)花粉(五钱)银花(五钱)薄荷(钱半)甘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466.html

后世脉法的合理性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形式的指标不矛盾。 3、各种脉象反映理论和临床的详略存在不平衡脉象在理论上主要反映的是阴阳学说,从中医这一最根本的理论上出发而及于其他有关具体的各个方面。《内经》的脉分阴阳,主要是浮沉、大小、滑涩,有时亦及于长短、迟数、缓急等,这些当然亦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9.html

芤脉求是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术】

...寸关尺三部俱见。且所见时间甚短,失血之后脉道不充,及血管张力随之减退,脉管收缩,即变现为细脉或弦细,或细涩之类,必不再见芤脉,故临证之际,芤脉不常见也。芤脉主瘀血及痈脓者,脉象俘在时间亦较长,非如大出血芤脉呈一时性。余推测其形成机转,乃...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6.htm

切诊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2-4.html

后世脉学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了“高骨为关”等亦都有规范性质,而为历代所遵循。 3、完善了脉学各项有关内容 实际使用于临床自《脉经》起,就将有关脉学的知识操作技术等,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规定下来,历代诸家不断补充,使日益完善,以利于临床的应用。举凡对脉象的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附篇_【中医宝典】

...寸口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素问·五脏别论》说,“胃为水谷之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1.html

吴茱萸汤证_《临证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余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进修,故有先诊机。解翁皓首苍颜。形容憔悴,舌质淡,苔白滑。询知呕吐物多为清水,少有食物,手足不温,脉象弦细。一俟诊毕,即悉知病因,谓之易治。无需找余师。之所以敢夸海口者,因观其脾胃虚寒。浊气上逆诸症大显,如呕吐清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12-4.html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二、诊断学原则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四诊 第一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四、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index.html

怪脉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脉者。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着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 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由于这十种脉象比较罕见,故元·李东垣《脉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5.html

正确认识脉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诊呢?脉诊是中医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是根据脉象分析元气阴阳的偏盛,体察病邪所在,探求五脏气血的寒热虚实,进而识病辨证,审证求机,指导处方用药,推断预后。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因而中医历代经典著作无不重视脉诊。《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共找到544,4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