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感觉,并有全身燥热、口渴等,则为实火。实火型口疮高发于身体壮实、胃口好、喜欢吃肉的人群。 口疮调治常用清热、解毒、降火药物。其中,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本草正要》:“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
...方肌、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肝、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生殖腺。 2.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内髋关节、内尾骨、尿道及阴道、前列腺或子宫。 3.足外侧反射区:肩(关节)、肘关节、膝、外髋关节、外尾骨、...
...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过早闭合均属病态。《新针灸学》针灸著作。朱琏编。共分五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灸术方法;第四篇孔穴各论,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本书继承和总结...
...点眼药法中医眼科外治方法。指用特制的骨针或玻璃棒蘸药少许,点入眼内的方法。点药外治法之一。即一种局部之腐蚀疗法。出《疡医准绳》卷一。又名点法。凡痈疽初起有小白头者,即可用膏药点之,毒重者出水,或出黑汁,此法可防毒邪扩散。常用方有硇砂膏(硇砂生...
...草药简辑22峨嵋白云禅师考23医易大要24太素脉法评介25潜川先生《三焦论》26潜川先生《三消论》27经络“里支”内照图28癫、狂、癎三大证治心法29考《奇经八脉考》30《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补注31《内经知要》述义32胎胪旨要33改进人类...
...所致。《诸病源候论》载:“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内与热气并则生瘾疹。”笔者临床体会,瘾疹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配合拔罐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针刺法 取穴:曲池、合谷、关元、足三里、风市、三阴交;风门、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要求。
5.闲赏法:看书、作文之余,在园栽花种草,饲鸟养鱼,在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中,能陶冶情趣,协调生活节奏。明代诗人、戏曲家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
...复杂多变,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泊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八正神明论》又说:“...
...药线挂线法是采用药物丝线或纸裹药线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 本法首载于明代徐春甫所著的《古今医统》,云:“只用芫根煮,挂破大肠,……药线日下,肠肌日长,……鹅管内消”。本法经程复斋推广,一直沿传至今,并不断改进,目前常用橡皮筋代替药线...
...一、疮疡形之于外,病源必根于内顾氏以“外之症实根于内”立论,遵循经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发于内者为风劳、盅膈、痰喘、内伤;发于外者,成痈疽、发背、对口、疔疮。顾氏曾谓:“疮疡大证其形于表,而根于内,治外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