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门二则_《辨证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溃烂而不可救也。方用化消毒汤∶白芍三两 当归三两 炒栀子五钱 生甘草三钱 金银花五两 水煎汁一碗,饮。一剂而痛轻,二剂而痛又轻,三剂而痛如失。减半再服数剂而全愈。此方用当归、白芍直入中以滋肝血,则肝血骤生,易解肝血...

http://qihuangzhishu.com/591/113.htm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宣肺剂中仍应注重调脾和胃,以化痰理气,治病求本。 治未病亦重在调理脾胃 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456.html

五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人体器官名。指心、、脾、肺、肾五个脏器。脏是指胸腹腔内那些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象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52.htm

中医学者须是练功有成者_【中医宝典】

...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精气神理论。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气化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 其次,中医学术特色要求中医学者必须是气功修习者。因为指导中医临床的理论是在气功体验的原始基因下形成的,这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其特色在于时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99.html

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_【中医宝典】

...本书目录 自序 楔子 第一章挑战科学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超值治疗的世界奇迹 中医与现代科学是两条路 科学的圈里圈外 探求不止的好奇天性 第二章与人体共生的藏象生命 中医冷落解剖学 人体上的皮影戏 同名双胞胎 生命 阴阳解密 中医五行 第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55.html

危北海 调理脾胃有益养生_【中医宝典】

...,我在这里只想提醒大家一句:要懂得触类旁通,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那春天你还能用山萸肉去补吗?我想以后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啦。龚游整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462.html

病因病机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云:“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 《韩非子》卷二,1123页,《二十二子》本。《内经》对病因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灵枢经》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1.htm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的方法论原因分析_【中医宝典】

...活动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等形式,以“象”方式表现出来。中医精细于面象、色象、脉象等人体外在功能象的观察,乐津于“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的推测,在气化原则基础上建立的中医藏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9.html

十七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易,重阴死,重阳死。论治十四。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心谓之生阳,心肺谓之死阴,肺肾谓之重阴,肾脾谓之辟阴,死不治。疾病六。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

http://qihuangzhishu.com/481/424.htm

针灸的基本理论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循环分布、生理功能,才能用经络学说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进行针灸治疗。 (2) 脏腑证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古人称为“藏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内脏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之征象,中医称心、、脾、肺、肾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1.html

共找到871,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