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吐、下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认为、吐、下三可以包括其也治法。他认为使涎液流出,用[口畜]暗鼻药引嚏,用点眼药催泪,凡是作用向上的都属于吐。又如灸、蒸、熏、洗涤、熨、烙、针刺、砭刺、按摩,凡具有解表作用的都属于。催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anfa-2608.html

伤寒无五十一_《针灸神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数日不出汗,热者升阴后升阳,再加搓搓数十次,摄提出遍身凉。身凉此法不止,连搓 急按停呼长,再须急按一二次,自干时病自康。...

http://qihuangzhishu.com/791/74.htm

”与病证的关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 “阳加于阴,谓之”出自《素问·阴阳别论》,其含义主要两个方面:一是为阴液,靠阳气的蒸腾与宣发,阳加于阴则出;二是脉来为阳,脉去为阴,阳加于阴即来者盛,去者衰,指脉象与出的关系。如张志聪注:“乃阴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530.html

第三节证_【中医宝典】

...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  医指掌,自汗盗汗心证》对自、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自出也。盗  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中医对其比较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3.html

手足心腋下_《医学心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问曰∶手足心腋下,何以是阳明腑病?答曰∶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今热聚于胃致令出汗,乃津液之旁流也。经云∶手足 然出,大便难而谵语,宜下之。又问曰∶阳明中寒,不能食,亦令手足出者,何也?答曰∶此胃中虚冷所致,与传经热证,便难谵语者,...

http://qihuangzhishu.com/657/108.htm

症_色症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色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引起色。中医文献中亦黄汗、汗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

http://jb39.com/jibing/SeHanZheng258000.htm

_《脉因证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沉微、细弱不可。沉细为在里,微弱气血虚。浮而紧,当身痛,当以解。假令尺脉迟者,不可,此血微少故也。阴病脉细沉数不可,病在里之故也。伤寒风湿。素伤于风,复伤于热,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之谵语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yinzhengzhi/744-8-33.html

耳针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耳针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或检测)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76.html

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名之。(全文见五脏。)阳加于阴谓之。(阴阳别论 阳气入内,加于阴气也。凡伤寒始病脉浮,至出则沉入内,加于阴也。)□〔垣〕表虚自,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能治虚劳自汗。(脉证寒者亦用桂枝,无寒者用黄 。)□〔无〕牡蛎散治诸虚不足,及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21-4.html

中医排毒八_【中医宝典】

...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影响。中医排毒之说,也是中医治病的八个基本方法,它排除的不光是毒素,也可以理解为是化解疾病。 具体方法是: ———用出汗的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者服用排解寒邪的药汤通过发汗排毒。 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43.html

共找到447,1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