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腹_【中医宝典】

...」 过去,对中医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对腹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蒙医特色诊断法_【中医宝典】

...:蒙医把桡动脉称之为"传递信息使者",是蒙医一种全息端寸关查克(相当于中医之尺)莫竖放平稳。"其中,男子"左寸对应心和小肠,左关方法。诊脉部位和方法在"腕上第一皱纹起,下量一寸突骨(桡骨茎突)内侧,对应脾胃,左查克对应肾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94.html

看手相,知生育能力_健康生活_怀孕测试_【中医宝典】

...比无名指长女性,体内雌激素和黄体激素水平较高,这两种性激素都是参与排卵重要激素。 上述这些只是初步研究,要真正揭示手指长度、手型与生育能力奥秘,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812.html

何谓”四诊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是医者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一种方法。医生以自己手指,触摸病人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 可为疾病中医属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7.html

候入式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旺分六腑者非也.阳明浮大而短.安得为胃形也.浮大而短.阳明燥金脉也.〔若覆手看要自看时仰手认〕(诊脉皆须仰手看.覆手反用不应.)古人诊病必仰病患手而.医者覆其手.以部九候菽重之法取之.惟反其者不然.盖南北二政之岁.阴司...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7-1.html

暴病歌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谷气绝尽方死。仿此而推,若至十五动而二止,乃死期在于一年矣。)又歌曰∶寸平无病何谓死,尺泽原来不存,君知此理是何物,犹如草木已无根。(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病患两尺有,虽病不死,若得两尺无根,有病必死,无病...

http://qihuangzhishu.com/344/73.htm

痹痛病在厥阴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改善,纳食好,大小便正常。舌苔白,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5克,泽泻改为15克,狗脊改为1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六:诸症俱已,无不适。嘱上方继服7剂,停药。 体 会 方证是辨证尖端 中医学术流派不同,理论体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16.html

例_《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凡欲诊脉,先调自气,压取病患脉息,以候其迟数,过与不及,所谓以我医彼,智与神会,则莫之敢违。凡诊脉,须先识脉息两字。者,血也;息者,气也。不自动,为气使然,所谓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也。凡,须识人迎、气口,以内外因,其不与人迎、气口...

http://qihuangzhishu.com/627/5.htm

“辨证”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单纯强调辨证论治是不够,难以体现中医诊疗体系全貌,还需要病论治和对症治疗。 □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比较强调辨证论治重要性,这是中医精髓。但是,单纯辨证论治是不够,也难以体现中医诊疗体系全貌。实际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61.html

论诊病须知四_《知医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高骨谓关也,乃齐下前、后二指,是为,前指按关前寸部也,后指按关后尺部也。先浮按,次中按,次重按,每部各浮、中、沉,合为九候。毋庸以二十七来寻病,而病患自然现出何脉。大抵浮、沉、迟、数、其象易明;洪、微、弦、滑,亦尚可晓;其余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6-0.html

共找到1,088,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