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_穴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去 五分.(甲乙)动脉(增注)禁针灸.(入门)按资生曰.前关目后半寸.亦名太阳穴.又曰.铜人有上关.下关.各二穴.素问亦同.明堂上下.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有前关穴.又不与下关穴同.在上关之下.恐别.自是前关穴.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

http://qihuangzhishu.com/912/18.htm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石刻残碑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宋天圣四年铜人腧穴针灸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1.html

气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穴名。出针灸甲乙。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布有髂股沟神经,腹壁浅动、静脉,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896.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谧针灸甲乙·自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在原有医学理论基础上,他除广泛阅读各种医书外,将灵枢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中针灸,加以整理归纳,使其“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成针灸甲乙...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0.htm

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法医学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第一部完整法医学专书沈冤集录,这也是历代法医学经验总结。出版后500年来,成为审案官吏必备参考书籍。 全书共分4卷,从生理、药理、诊断、治疗、预防、急救、检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有不少内容至今仍可借鉴,如在治疗骨折时用夹板固定伤断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32.html

罗兆琚(1895-1945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并采用指压穴位及针尖以控制经气上行下传特技,效果颇着。对畏针者或儿童则单用指压法,亦有效。着有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中国针灸外奇穴学针灸实用要旨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94.htm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法。 针灸首先要辨证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独特理论体系。经络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中医学理论。 李志刚说,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脏腑经络,把握疾病传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90.html

高等针灸学讲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讲义。系张俊义、缪召予等参考日本延命山针灸专门学院及东京针灸医学研究所编讲义编译而成。共六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消毒学、经穴学、孔穴学、针治学、灸治法、病理学等。本书采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对针灸学进行了系统全面论述。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249.htm

绪言_原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 之风远矣!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jingyuanzhi/620-4-0.html

石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上2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布有第...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00.htm

共找到1,176,9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