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承淡安(1899~1957),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后迁居无锡。1931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翌年迁至无锡,又设置通函科,广征社友,共图振兴学术大业,指导从业人员提高针灸技艺,并创办针灸杂志,1934年东渡日本进行学术考察活动。回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danan/index.html

序二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我非常高兴,因而激动地为它作序。在祖国医学绚烂多彩的百花园中,到处都有奇花异草可寻,如果你善于采集的话,是一定会有收获的。三十年临证探研录是孟城数十年来部分临证心得的汇集,也是一次杏苑采宝的小小展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http://qihuangzhishu.com/144/4.htm

针灸与推拿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推拿,在清代前中期发展较快,一方面是不断有医家对推拿按摩经验技术进行总结,出现了不少专著如厘正按摩要术;一方面是把推拿按摩手法扩大到正骨治疗领域中,推拿按摩的适应证范围就更为扩大。(一)针灸的推广清代医家讲究基本之操作手法,李守先著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3.htm

杨依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医院支部书记。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上海中医药年鉴编委,新编中国针灸学特邀编委;南汇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南汇县医学会副理事长,南汇县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南汇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gyifang/index.html

素问校诂派治学特色_【中医宝典】

...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今本泥下有中字,涉上文而衍——原注),与之兼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索引曰:“‘蓬生麻中’以下,并见荀卿子。”案:上文引曰“青采出于兰”云云,下文引曰“兰根与针灸学辞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55.html

序二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我非常高兴,因而激动地为它作序。在祖国医学绚烂多彩的百花园中,到处都有奇花异草可寻,如果你善于采集的话,是一定会有收获的。三十年临证探研录是孟城数十年来部分临证心得的汇集,也是一次杏苑采宝的小小展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3.htm

间歇运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名词。指针刺得气后每隔一定时间断续地给予捻转或提插等操作,使患者的针感得到保持或加强的针刺手法。每次运针或间时间隔可视病情而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239.htm

运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名词。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又称行针。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如需作长时间运针,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613.htm

针灸文化--晋—唐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黄帝三经——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而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 另一方面,针灸名医诸家也不断总结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新的“明堂”著作(如扁鹊针灸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5.html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共找到466,3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