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
...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是根据经、带、胎、产的临床特征,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原则,来确定它的证型诊断。因此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必须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辨别脏腑、气血的病变性质,作出正确诊断...
...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或尿甜,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遗精多梦,皮肤干燥,全身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润燥填精。选方: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减。药物:熟地15g、茯苓12g、山药12g、萸肉12g、丹皮9g、...
...整体机能紊乱的表现之一,所以虽是局部病变,但与整体能相互影响,故对月经失调必须重视全身性的辨证施治。《女科经纶》说:“妇人有先病而后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
...克,龟板20克,朱砂1克,红花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
...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处方麻黄10克 桂枝6克 甘草18克 杏仁15克 二剂【辨证】《伤寒论...
...清代医家。字燮臣。湖北孝感县人。业儒,后弃之习医,于名家着、本草、脉学等造诣颇深。着《本草汇纂》三卷(1851年)、《脉诀汇纂》二卷,《药性主治》一卷、《分类主治》一卷、《普济良方》四卷(其中《杂证良方》、《妇婴良方》各二卷),合刊为《...
...良方偕至,益喜。」 妙方,完善的計策。 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大帥議論極是,真是弭亂的良方,外交的上策。」...
...诊断学名词。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
...辨证施治方法之一。不同的病因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矛盾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如眩晕、震颤,抽搐多属于“风”;烦躁、发狂、神昏多属于“火”等。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审证求因”。临床上常结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