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考是大伦,存是美恶,而进是利,而除是害,而无求其报焉,而民情可得也。故临之无抗民之志,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狡民之辞,养之无扰于时,爱之勿宽于刑;言则身安誉至,而民自得也。 4 子张问入官:故君子南面临官,所见迩,故明不可弊也;所求迩...
...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得。赵得蔺相如,而秦不敢出。安陵任周瞻,而国人独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复。齐有田单,襄王得其国。由是观之,无贤佐俊仕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也。 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
...盛则修法,德不盛则饰政,法政而德不衰,故曰王也。凡人民疾、六畜疫、五谷灾者,生于天;天道不顺,生于明堂不饰;故有天灾,即饰明堂也。 2 盛德:凡民之为奸邪、窃盗、历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量也;无度量,则小者偷堕,大者侈靡而...
...王钦若《天禧大礼记》五十卷 《目》二卷 吕夷简《三朝宝训》三十卷 李淑《三朝训览图》十卷钱惟演《咸平圣政录》三卷 李昭遘《永熙政范》二卷 张商英《神宗正典》六卷 林希《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舒但《元丰圣训》三卷 《六朝宝训》一部卷亡 郑居中《...
...:义者,善政也。何以知义之为善政也?曰: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之为善政也。王云:“旧本脱两‘为’字,下篇曰‘何以知义之为政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今据补。” 《墨子闲诂》原文 俞云:“三‘善’字,皆‘言...
...》云“黄衣狐裘”,故狐裘则黄衣也。案《诗》注云“狐裘取温裕而已”,不云“大蜡”。此云“蜡”者,以正衣解之。《诗》谓庶人有士行,非关蜡祭之事,故为“温裕”也。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志,犹知...
...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简屦、杖而歠粥者,志不在于饮食。故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 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不能选贤人善士而...
...各以其宜服之。” 于是详定所言:“裘不可徒服。《礼记》曰‘大裘不裼’,则袭可知,所谓大裘之袭者,衮也,与衮同冕。伏请冬祀昊天与黑帝,皆服大裘,被以衮。其余非冬祀天及夏至祭地,则皆服衮。” 六年,尚书礼部言:“经有大裘而无其制,近世所为,惟梁...
...言魏氏临其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其余并同旧名。 是时吴亦使韦昭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硃鹭》为《炎精缺》,言汉室衰,孙坚奋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迹始乎此也。改《思悲翁》为《...
...1、《上略》原文-出自《三略》 2、《中略》原文-出自《三略》 3、《下略》原文-出自《三略》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