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辨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寒疫...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53.htm

温疫辨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寒疫...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60.htm

照相之类原文-出自_【鲁迅全集】

...④,分解肢体,令医生们察看,曾否绘图不可知,纵使绘过,现在已佚,徒令古已有之而已。宋的析骨分经⑤,相传也据目验,说郛中有之,我曾看过它,多是胡说,大约是假的。否则,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S城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0.html

太阳上篇_伤寒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就是舌面润,舌质不绛,唇不干绛,不渴。如其口渴,舌干、唇绛,即是温病,桂枝是禁药。故桂枝汤之可用不可用,在辨证之确切与否,诚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郑氏在医法圆通中说: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澈上澈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仲景原文所...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27.htm

发薪原文-出自华盖集_【鲁迅全集】

...绰〔4〕的牢骚,我便将这写了一篇端午节。 但历史虽说如同螺旋,却究竟并非印板,所以今之与昔,也还是小有不同。在昔盛世,主张亲领的是索薪会—— 呜呼,这些专门名词,恕我不暇一一解释了,而且纸张也可惜。——的骁将,昼夜奔走,向国务院...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38.html

内经七篇大对疾病的认识_【中医宝典】

...的分析,但内经中唯一的 字却是出现在至真要大中, 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 。此 当作病证无疑。七篇中 字多用作动词,作 患病 解,如 民病腹中喘鸣 病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人言可畏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2〕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只要玲玉香消记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3〕自杀事件一样,完全烟消火灭。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09.html

碎话原文-出自华盖集_【鲁迅全集】

...这也是对胡适所说的话而发的。胡适在一九一九年八月十六日所作国故学一文中曾说过: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据胡适文存二集卷二) 〔5〕刘向(约前77—前6)、刘歆(?—23),父子二人都是汉代学者。这里说...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10.html

生气通天病因章句辩_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丹溪格致余论曰∶生气通天病因四章,第一章因于寒之下欲如运枢三句,与上文意不相属,皆衍文也,当以第二章因于暑之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二句,移于因寒之下云云。尤在泾先生深通义者也,独于此未甚研求,乃于读书记...

http://qihuangzhishu.com/750/106.htm

关于中国历代医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载历代名医1300余人,龙虫并雕,巨细无遗。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只能最具代表性地选择一些流芳千古、彪炳医林的医学大家了。 我们不能同意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说法:盖历史之大部分,实以少数人之心力创造而成。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共找到652,2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