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复出。 谦之案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长而不宰”句。 「音韵」此江氏韵读畜、育、熟、覆韵(幽部),有、恃、宰韵(之部)。武内义雄、陈柱有、恃、宰、德韵。邓廷桢曰“有、恃、宰皆之、咍部字,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7.html

八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言”字皆当作“者”,与下文一律者也。今按王注云“实在质也,本在朴也。”但释“信”与“美”之义,而不及“言”,以其所见本亦作“者”也。 谦之案俞、陶之说非也。文心雕龙情采篇曰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是刘勰所见老子本作“言”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7.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三评析

...在这一里,老子得道的圣人(统治者)要行“不言之教”。,只要相信道,照着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在本章里老子举自然界的例子,说明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都不能够长久,更何况人滥施苛政、...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5.html

五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正治国, 严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作“政”。 谦之案傅奕、邢玄、磻溪与文子上礼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国”,顾欢作“以正理国”,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以政治国,以奇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老子·道经·解读

...是一个勇敢的批判者,具备同时代和以后诸多哲学家、学者所不具备的睿智和胆识。正是一个讲出天不讲仁慈这样的真理,并用哲学的推理,把自然界的原理转向人世。在老子的眼中,天不带有任何人类道义和道德方面的感情,它有自己客观运行的方式。天...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5.html

老子道德经校释在线阅读

...四十五“躁胜寒”,据诗汝坟释文“楚人名火曰燥”。五十五“终日号而不嗄”,据庄子庚桑楚篇司马彪注“楚人谓唬极无声曰嗄”。七十“披褐怀玉”,据淮南子齐俗训注“楚人谓袍为短褐大布”。此类之例,详各章,阅者察之。 ()本书初稿成时,承...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38.html

四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之”字,一有一无,在诗亦有可证者。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行与亡为韵。又唐韵正卷十七,十三末“昧”,今考古书“昧”字,有读去声者,有读入声者。去声则莫佩反。老子“明道若昧,夷道若类,进道若退”。又卷六十九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7.html

老子·道经·三十六评析

...从这一的内容看,主要讲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觉注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引同敦本。严遵本二“于”字并无。 又大田晴轩曰“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王西庄后案以为此章之语。”又案景龙、罗卷、柰卷“乱”均作“○”,俗字。案字鉴四“乱,文从乙从○。俗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老子·道经·三十七评析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的说明中露出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共找到747,3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