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异名】薏米、米仁、苡米、六谷子、起实。【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脾、肺、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应用】1.风湿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本草纲目》)2.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
...《神农本草经》论鳖甲主心腹 瘕坚积。《金匮》鳖甲煎丸用之以消疟母(胁下硬块)。药局又皆以醋炙,其开破肝经之力尤胜。向曾单用鳖甲末三钱,水送服,以治久疟不愈,服后病者觉怔忡异常,移时始愈,由斯知肝虚弱者,鳖甲诚为禁用之品也。又龟板《...
...芍(六钱) 野台参(四钱) 甘草(二钱,蜜炙)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 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而《神农本草经》载于中品,不与参、术、 并列者,窃忆古书竹简韦编,易于错简,...
...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
...长沙太守,故后人又习惯称他为张长沙,被历代医家奉为医圣和医方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全书共分3卷25篇,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的总论。《金匮要略》在理论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认为“夫人禀...
...地区,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民族医药调研活动,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为苗医学术的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湘西欧志安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湘西苗医初考》、[2] 《湘西苗药汇编》[3]专著,贵州省陈德媛等...
...指中医学术的古典着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和《旁篇》等七种有关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原则的基础医学着作。后世有称《素问》,...
...》研究著作在百种以上。首先是明代已显端倪的学术之争,到了清代则更为明朗。主张错简重订或主张维护旧有编次的不同医家,观点都比较强烈,均竭力宣称自己最能反映张仲景的原意。清代主张错简重订的代表医家是喻昌,其《尚论篇》影响之大超过了明代方有执的《...
...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吴普》曰: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凡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出)。《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
...难免。书后附有从秦代至清代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供研究书中主剂剂量时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中医处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伤寒杂病论》简史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