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来源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应用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妙,共奏敛阴养血...
...为泻,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宜遵《石室秘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其后掐法属按,揉法,推、运、搓、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一、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一...
...淋巴结核,中医称瘰疬也,多为肾阴亏损,属虚劳之疾,然本案显非如此。观其脉症,似属痰饮,流窜肌肉,为瘰为疬。《石室秘录》云:“瘰疬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者,未有无痰而成瘰疬者。”此说是矣,以其脉症不虚,宜当峻药缓图。控...
...其佻巧。——《离骚》。注:“利也。” 毋或作为淫巧。——《礼记·月令》。注:“谓奢伪怪好也。” 对人前巧语花言。——王实甫《西厢记》 绝巧弃利。——《老子》。注:“诈伪乱真也。” 险极巧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巧语虚言(...
...巧,又当知之者。张公曰∶引治尚有一法,汝备志之。如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治之者,用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用水调成浓糊一般,以布如钟大摊成膏,纸浓半分,贴在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况上热下寒之症,皆可用此法而引之。亦引火归元之法也。...
...为泻,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宜遵《石室秘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其后掐法属按,揉法,推、运、搓、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一、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一...
...鹿角霜六两,地骨皮五两,沙参五两,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服前汤后,送下五钱,一日二次。(〔批〕断虫神丹。)此方善能杀虫,又不伤耗真阴之气,真全治之巧者。因远公善心,余不吝罄传,天下无痨虫尸气之忧矣,大约此药可服半料即止,不必尽也。此丸服半料...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山萸肉收敛固脱,《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二者配伍,补敛固脱,用于...
...病名。一名血臌。由瘀血内停,因循日久所致的鼓胀证。《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
...三十二节。 立秋之日,白芷、防风先生,为细辛、蜀漆使。主胸背二十四节。 (禹锡曰︰五条出《药对》中,义旨渊深,非俗所究,而是主统之本,故载之。时珍曰︰ 此亦《素问》岁物之意,出上古雷公《药对》中,而义不传尔。按杨慎《卮言》云︰白字本草,相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