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三篇文)。《内经》曰∶人迎一盛(一盛,谓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也。余盛法同)病在足少阳(胆经),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三焦经);二盛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三盛病在足阳明(胃经),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定位:在腕关节尺侧凹陷处,尺骨茎突实与三角骨之间。主治病症:腮腺炎,热病,耳鸣耳聋,臂外侧痛。备考:出《灵枢·本输》。《会元针灸学》:“阳谷者,手太阳经锐骨下空处如洞,故名阳谷。”...
...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各详专条。现存初刻本,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证治针经》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郭诚勋辑于1823年。全书以歌赋体裁分述内科、妇科病证证治,赋文之后均有简注,各篇之末附列治疗...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医籍结合个人见解的...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医籍结合个人见解的...
...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着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俞窍深在筋骨间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林忆等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类经》注:...
...其人顷刻云亡。故仲景以为卒病,而用辛热以回一线真阳于重泉之下也。卒中寒者,阳微阴盛,最为危急。《素问·调经论篇》曰∶“阴盛生内寒。”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夫既言阴盛生内...
...(《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颈脉,谓结喉旁动脉,足阳明之人迎也。水气上逆,反侵阳明,则颈脉动。水溢于肺,则喘急而疾咳。)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目裹者,目之下胞也,胃脉之所至,脾气之所主,若见微肿如卧蚕起之状...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