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五经、《三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通者,奖擢之。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
...帝为九州置坛,又度三十五人;文帝幸雍,谒陈炽法师,置道士五十人。《三洞道科》曰:道士有五:一天真道士,高玄皇人之流也;(《祛惑论》曰:郁华子、广成子、紫府先生、中皇真人、河上丈人亦是也。)二神仙道士,杜冲、尹轨之例也,(《祛惑记》曰:赤松子...
...出(三) (一)卷內篇題無此「種」字,篇中也沒有提到種漆,「種」字不應有,但《要術》既專記栽培各法,應有種漆法。這是一個矛盾,茲姑仍其舊。 (二)卷內篇題無「及」字,內容也沒有提到「梔子」,這也是一個矛盾,姑仍其舊。 (三)「出」,原無,卷...
...求立太宰碑表》注、《御览》八十七、又二百三十三、又六百十九。) (《子夏易传》)汉兴,韩婴传。(《释文序录》) 《易传》《淮南九师道训》者,淮南王安所造也。(《文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书》以决断,断者,义之证也。(《初学记》二十一、...
...比来有到状保辨识牒等,请并停。明法举人,望付刑部考试。 ◇ 裴遵庆碑 《易·坤》之为义,臣道也,君子履之。《文言》曰:「直方大不习(阙一字)不利。」又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然後以黄中通理之道(阙)终则受黄裳之吉矣。安贞应地者,其顺矣...
...八百一十五卷。 小乘律阙本。三十七部。四十二卷。 小乘论阙本。九部。六十五卷。 贤圣集传阙本。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大乘经重译阙本。二百部。四百八十四卷。 吴品经五卷(即是小品般若)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第三译) 新道行经十卷(亦名小品或七...
...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道州文宣王庙碑(《唐书·归崇敬传赞》引此碑。) 谨案某年月日,(按集有《斥鼻亭神记》云:元和九年,河东薛公由刑部郎中刺道州。此云某年,即元和九年...
...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未有下或有所字。)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若曰:彼有所合,吾不利其求,则庶可矣。(或无其字。今按:后卷《答陈商书》云:“文虽工,...
...“实觯,觯为之”者,亦不从也。 无�乐。(合乡乐无次数。) [疏]“无�乐”。○注“合乡乐无次数”。○释曰:知合乡乐《二南》者,约上正歌时不略,其正已歌乡乐。但上有次第,先歌《关雎》,次歌《葛覃》、《卷耳》,次歌《鹊巢》、《采�》、《采蘩》...
...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集》。 五、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