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空城曲”,此类二十馀篇,不减王、韦。乱后寓黄山,移鸠兹,再移白下,贫甚。撰《诗慰》、《国雅》及《娄坚徐世溥遗文》之类,凡十馀种,又著古人几部若干卷。康熙癸卯,归豫章。时施愚山(闰章)、周伯衡(体观)皆为江西监司,为卜筑苏云卿东湖故居。后...
...标前一名于经首,第二第三名不以题经也。后舍利弗请名,佛说名皆备如前列。(《释藏·迹》)七 ◇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经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
...愧愧。 子方见过,闻动止为慰。 余非面莫究。 《答杨礼先三首(之一)》苏轼 新岁,日欲往见,纷纷未由。 辱简,承尊体已安复,感慰兼集。 厚贶狨皮、石砚、蜡烛,物意两重,不敢违命,但有愧灼。 《答杨礼先三首(之二)》苏轼 话别草草,惘然不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
...《栾城应诏集》第七卷(苏辙·进策五道) 《臣事上》苏辙 ○第一道 臣闻天下有权臣,有重臣,二者其迹相近而难明。 天下之人知恶夫权臣之为,而世之重臣亦遂不容于其间。 夫权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有;而重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无也。 天下徒见其外,...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游泰山四首·四禅寺】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蜕骨俨未移,至今...
...的《大唐新语》卷九记其事始末云:“玄宗谓张说(按,张说当时以宰相知集贤院事)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按指《修文殿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
...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
...《苏轼集》第八十五卷(尺牍九十五首) (本卷实为九十七首) 《与范元长八首(儋耳)(之一)》苏轼 某慰疏言。 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恸绝。 天之丧予,一至于是,生意尽矣。 伏惟至孝承务元长昆仲,孝诚深至,追慕罔极。 何辜于天,...
...《杂文》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四篇,主要论述汉晋之间出现的几种杂体作品。《文心雕龙》全书有二十一篇论文体,《杂文》不列于文体论之末,而在其中,是因为《杂文》中“文”(韵文)“笔”(散文)兼有。第十五篇《谐隐》也是如此。《杂文》篇以上所论各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