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发见的欢喜》译者附记〔1〕 波特莱尔〔2〕的散文诗,在原书上本有日文译;但我用 Max Bruno〔3〕德文译一比较,却颇有几处不同。现在姑且参酌两本,译成中文。倘有那一位据原文给我痛加订正的,是极希望,极感激的事。否则,我将来还...
...《死魂灵》第二部第一章译者附记〔2〕 果戈理(N.Gogol)的《死魂灵》第一部,中国已有译本,这里无需多说了。其实,只要第一部也就足够,以后的两部——《炼狱》和《天堂》〔3〕已不是作者的力量所能达到了。 果然,第二部完成后,他竟连自己也...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的写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的书写规律有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沉”作“沈”、“覆”作“復”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Vl.G.理定自传》译者附记〔1〕 这一篇短短的《自传》,是从一九二六年,日本尾濑敬止编译的《文艺战线》〔2〕译出的;他的根据,就是作者——理定所编的《文学的俄国》〔3〕。但去年出版的《Pisateli》〔4〕中的那《自传》,和这篇详略...
...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任职于史馆时,埋头整理《战国策》、《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并校订《南齐书》、《...
...《无名木刻集》序〔1〕 用几柄雕刀,一块木版,制成许多艺术品,传布于大众中者,是现代的木刻。 木刻是中国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没在地下了。现在要复兴,但是充满着新的生命。 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 这些作品,...
...版权页后。 《未名丛刊》,鲁迅编辑,原由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五年未名社成立后改由该社出版。内收鲁迅译的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韦素园译的果戈理《外套》和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李霁野译的安德烈夫《往星中》、《黑假面人》,韦丛芜译的陀思妥...
...中医药学典籍,先秦到两汉时期已经相当丰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少医家对《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或注释阐发。(一)吕广注《八十一难经》三国时吴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
...《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译者附记〔1〕 这一篇Barin女士的来稿,对于中国的读者,也是很有益处的。全集的出版处,已见于本文的第一段注中〔2〕,兹不赘。 日本文的译本,据译者所知道,则有《唯物史观》,冈口宗司〔3〕译;关于文学史的有两种...
...不得而知了。 据我所知道的说,“对德宣战”的结果,在中国有一座中央公园里的“公理战胜”的牌坊,在我就只有一篇这《工人绥惠略夫》的译本,因为那底本,就是从那时整理着的德文书里挑出来的。 那一堆书里文学书多得很,为什么那时偏要挑中这一篇呢?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