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
...祝由之法,《内经》贼风篇岐伯曰:先巫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又移精变气论,岐伯云: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今人虚邪贼风,内着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由此观之,则...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
...《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原流,营卫之经行出入,经脉之终始循环,三阴三阳有血气之多少,手经足经分尺寸之短长;五脏五行之气外合皮肉筋骨,...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为计,始速祸焉”的政治决策不能不让后人反思,就象北宋文豪苏洵在《六国论》中所写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也。” 荆轲等战国游侠不是凡夫俗子,他们是具有政治价值观和抱负的...
...《周公》之书,文尤繁杂不经。 《春秋》次之,比《周公》甚简,而微为不乱。 《广谥》最简,比二书差为齐一,沈约所取以成书。 约采诸家,其书最详。 贺琛因而增之,尤详备。 而皆病于无所去取。 扈蒙新书,其意妄伪,反为五家之所非笑。 ...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