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四)_中国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江氏(承宗)删繁药咏〕新唐志三卷注曰凤翔节度要 佚〔杨氏(损之)删繁本草〕艺文略五卷 佚掌禹锡曰。删繁本草。唐润州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看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为五卷。不着年代。疑开元后人。〔...

http://qihuangzhishu.com/485/25.htm

宫庭医生分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释“小疾臣”认为: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胡厚宣:殷人疾病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宫。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htm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药传入日本以后,得到日本朝野重视,在日本出现了许多以研究中国医学而著称的学者,他们撰写了不少研究中国医学的巨著。如公元808年日本平城天皇的侍医出云广真等编成大同类聚方100卷,就是参考传入日本的中国黄帝内经针经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7.html

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自己的组织,有交流学术研究心得的园地。更重要的一点是,民族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已经提出,并开始形成一定的体系,如蔡景峰曾先后在全性民族学术刊物民族研究中国医药学报上发表论文,论述民族史研究中若干理论问题,讨论民族医学中研究人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23.html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总结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多部专著分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的分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首先必须充分反映出医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质和特点;其次,要考虑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特点的相对一致性;再次,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8.html

医圣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_【中医宝典】

...□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惨重,张仲景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光耀千秋的经典之作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69.html

方论(十八)_中国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京都者。不能素储。不可卒辨也。又多令人以针治病。其灸法又不明处所分寸。而但说身中孔穴荣卫之名。自非旧备览明堂流注偃侧图者。安能晓之哉。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其九十三卷。皆单行径易。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

http://qihuangzhishu.com/485/81.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26页,岩波书店,1965年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医事制度方面,朝鲜百济按照中国南北朝时期将医者与药者分工成为太医丞和药藏丞的作法,设置了博士和采药师。(金斗钟:韩国医学史,第12,36,37,41,48页,韩国探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8.html

中国医学史研究应有新视点_【中医宝典】

...陷入以近代科学为标准的框框和格局之中,也就在所难免了。 综上所述,近百年来的中国医学史研究,大多是以西方近代科学成就的标准作为参照系,来“套证”中国古代的有关记载,而较少以在所研究的时期里中国特定的环境与价值标准作为研究前提。笔者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06.html

中医药学的文明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受益。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htm

共找到478,6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