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医入门开方去后,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将《本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
...,至1835年完成此著,于1840年木刻版印刷问世,本书集藏族药物学之大成,是藏族药物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决之部,以偈颂体写成;下部为解释之部,用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加以论述。全书共收载药物...
...虽然,不执方而又合法,亦匪易臻也,脱非生平融通《素》、《难》、《本草》,仲景、洁古、守真、东垣、丹溪诸书,不可以语此秘密,医何容易谈也!子徒以方书为快捷方式,盖亦未求之上古乎,上古之世无方,《扁鹊传》载长桑君以禁方相授受,亦不载曰何方。春秋...
...、粤、燕、赵等地,并留四明(今宁波市),居天一阁达五年,征文考献,不遗余力,故称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嗣后,归里业医,名噪乡闾,诊余之暇 ,著书立说,计有《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一源必徼》等十种(据《从新•自序》曰:“拙著...
...一、药物学 整个清代,虽然难以找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杰作,但也异常繁荣,至少在本草著作的数量上空前多,种类空前丰富。 (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在医学史上,但凡一部伟大著作产生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产生众多的后续性著作。在《本草纲目...
...气大寒,味苦、辛。无毒。《本草》云∶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虚。又云∶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
...医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这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据琴本节录)杨林兰止庵先生所着《滇南本草》,流传多本。此册为华君允三琴砚斋传抄本,与坊间印本,详略不一,足资参校。止庵原籍中州,渊源甚远;《本草》屡称河南地望,谓“卫辉产良”;又纪采药地曰“虹山光绪甲辰七月 晋宁后学 方树梅 仙甫序...
...服至死而后已。屡死而医若罔闻,终不知变计,良可叹矣!”清·周学海《读医随笔》:“人世真劳病少,假劳病多。吴师朗曾著《不居集》辨之,风寒咳嗽,饮食停滞,误治以致吐血,因吐血而即用凉润,遂逼入劳门矣。”清代·凌奂所著《本草害利》详尽地陈述了每...
...书后且附刊《医门揽要》,本草书多载其当地所产之植物,其中有不少为当地少数民族所常用之药物,既为民族药学著作,又为较早之地方性本草著作,其中还有一些《本草纲目》所不载者,后曾由滇南人范洪加以增修,成《滇南本草图说》行世。另有《医门摩要》一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