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1、本议: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2、本议: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
...1、刺议:丞相史曰:“山陵不让椒跬,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故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故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诗》云:‘询于刍荛。’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春秋士不载文,而书咺者,以为宰士...
...「原文」男女议亲,不可贪其阀阅之高,资产之厚。苟人物不相当,则子女终身抱恨,况又不和而生他事者乎! 「译述」男女双方在议定婚事时,决不可贪图对方的门第和财富。如果双方在形貌品性上不相配,却缔结了婚姻,就会使子女抱恨终身,况且,夫妻不和又会...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 1、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谓虑贤也。” ...
...晋文公问守原议(唐自德宗惩艾惩Г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威柄下迁,政在宦人。其视晋文问原守于寺人尤甚。公此议虽曰论晋文之失,其意实悯当时宦者之祸。逮宪宗元和十五年,而陈弘志之乱作,公之先见,至...
...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
...。”子堙曰:“大国衣冠,岂屈尔小邦。”通古令左右执之。王伦曰:“使君若执守臣,恐惹不测,望侍郎恕之。”通古怒未息。予堙亦不辞,昂然而出。即具表上言和议之非,遂乞致仕。 通古至临安驻扎,先遣人宣传金主诏书,要帝待以客礼。 帝与廷臣商议用何礼待...
...纷纷以“铜雀台”、“铜雀妓”为题,伤悲其意,为之歌咏。何逊、江淹、刘孝绰、张正见、荀仲举等人,都有同题之作。谢朓此诗描写的也是这一题材。“同”,应和的意思。谢谘议,名暻,谘议是官名。谢朓的诗是应和谢暻的铜雀台诗而作的。 井干是汉代楼台名,诗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