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医--历代名医7_【中医宝典】

...伤寒论条辨》一书中,着重阐释了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之源。他敢于疑古,敢于创新,开“错简重订派”之先河,拉开了伤寒学派百家争鸣的序幕。王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020.html

明代名医--历代名医6_【中医宝典】

...证类本草》为蓝本,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籍之不足,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同时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将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王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987.html

壮族的医药发展4_【中医宝典】

...得以立庙享受百姓香火。三界庙能修到土司衙门旁边,亦可以从侧面反映这位神医在土官土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土司对民族医药采取的一些褒奖措施,对于民族医药的发展,应当说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广西庆远协左营三司把总土官名李某赠给名医谭靖修的一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31.html

历代名医2——周汉晋名医篇_【中医宝典】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王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05.html

名医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史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七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749.htm

名医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史著作。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七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17.htm

单养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历代儿科典籍之理论,并将临床经验参与其间,但未及付梓而存稿毁于兵燹,殊为可惜。 名医:单养和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证治经验 •一、推拿十法 •二、治疳积经验 •三、治麻疹经验 •四、治惊风经验 验方 •一、单方镇惊丸 •二、香橘丸 •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danyanghe/index.html

历代名医是如何看待气功_气功养生_【中医宝典】

...汉唐年间,气功在医务界颇为盛行。当时的名医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都是精于气功的大师。他们在气功健身的实践和文献的整理上都有重大的贡献。 宋、辽、金、元四朝,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百病丛生,急需解决疾病的治疗是当时医学界面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59.html

徐大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研历代名医之书,速成深邃。悬壶济世,洞明药性,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大椿精勤于学,平生著述甚丰,皆其所评论阐发,如《医学源流论》1757、《医贯砭》1767、《兰台轨范》1764《慎疾刍言》1767...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udachun/index.html

历代名医1——上古名医篇_【中医宝典】

...伏羲氏 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其为医药学、外台秘要》所引“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王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24.html

共找到791,3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