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中、后溪、委中、腰痛点、腰部阿是穴。 人中、后溪、腰痛点,进针后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0-15分钟,期间行针1-2次,并令患者缓慢而较大幅度地活动腰部;委中三棱针点刺放血。 甲鱼壳共二两,砸碎,炒黄,浸白酒一斤,三日后用酒涂腰部。 慢性...
...肿胀不明显。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或尺骨鹰嘴处出现压痛,关节活动正常,肘关节抗阻力试验阳性。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曲池、肘髂、手三里、合谷。(见图3-4-1) 放痧:阿是穴。 (2)定位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
...不少,并强调针灸防治结合。近20多年以来,穴位刺激方法虽仍以针刺、艾灸为主,但具体操作又作了较大的改进,使疗效有所提高。同时,报道数和样本量亦大为增加。 方法: - 艾灸(之一) - 取 穴: 常用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冻疮原发作处。 ...
...阳陵泉、三阴交;躯干:脊柱点、委中;手部:灵台;足部:行间。 配穴:上肢:手三里、内关、阿是穴;下肢:髀关、风市、阿是穴:躯干:环跳、秩边、阿是穴;手部:合谷、阿是穴;足部:三阴交、阿是穴;发热:大椎、曲池。 脊柱点位置:后溪穴直后2分。 ...
...通天、阿是穴、行间。前头部:上星、头维、阿是穴、合谷。后头部:后顶、天柱、阿是穴、昆仑。2.肝阳亢逆主治;头痛目眩,尤以头之两侧为重。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脉弦数、舌红苔黄。治法: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处方:风池、百会、悬颅、侠溪、...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
...通天、阿是穴、行间。前头部:上星、头维、阿是穴、合谷。后头部:后顶、天柱、阿是穴、昆仑。2.肝阳亢逆主治;头痛目眩,尤以头之两侧为重。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脉弦数、舌红苔黄。治法: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处方:风池、百会、悬颅、侠溪、...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疗,而医者也应在一种方法未取效时,及时改用另一种穴位刺激法。 【治疗】 神经干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
...灸针柄和病灶部位。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95例,有效率95~100%[2,3]。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背部与乳房病灶相对应点。 (二)治法 病人坐于椅上,面向椅背,背对医生,暴露背部。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