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章:老子的不自偷生_道家_【文学360】

...世界,这个天地之间,就绝对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公了。 到此,有关公和私的辨别问题,且让我们再看看所谓道家思想学术中另一有名的学说,那便是阴符经中一个类同的观念。不过,比老子所说更为深刻。阴符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这种理论,无异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3.html

老子第二十章:只是同流不下流_道家_【文学360】

...意即死守善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 本章老子所提出来的处世态度,我们假使拿来和论语乡党篇比较研究,相当有趣。乡党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生活的艺术,孔子在办公室是个什么态度,对朋友又是个什么态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9.html

南怀瑾的著作_文学家_【文学360】

...长生不老定慧初修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禅观正脉研究如何修证佛法等5种。还包括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两种。 第三类是有关道家学术的著作,主要是老子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2种。 著述列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8.html

老子第二章:流水行云永不居_道家_【文学360】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6.html

老子第十八章: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十八章: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4.html

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的“士”的内涵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的“士”的内涵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7.html

老子第三章:宋真宗贿赂宰相_道家_【文学360】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章“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9.html

老子第二十一章:此精不是那精_道家_【文学360】

...如果根据黄帝内经所载,在医学方面,所指的“精”,也不是精虫卵子,早已有了特别的说明。比如,我们听人:“这个人精神很好!”你总不会认为精神好,就是体内的精虫特别多吧!当然没有这种道理。精神是无法以言词作具体形容的。然而真没有这个东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3.html

老子第十七章: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_道家_【文学360】

...之为“道”,易经称为“形而上”。 道家“太上”的名称,初见于老子。其实殷商以前就有“太上”这个名词了。中国文学上有句“太上忘情”。固然,人生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是忘情,人之所以活着,大都靠着人情的维系。人是感情的动物,古人:“无情何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老子第十五章:动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一定非溢出来不可。 大家千万注意老子的话,吉事怎样方得长久?有财富如何保持财富?有权利如何保持权利?这就要做到“不欲盈”。曾有一位朋友谈到人之求名,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过一个名,总共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什么道理。 有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9.html

共找到890,9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