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把握疾病的传变,以及中药方剂的归经理论等,都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所止也。粗所易,上所难。《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遍布...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35.htm

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名实内涵(上)_【中医宝典】

...概念之外,还广泛存在着以地域关系以及以研究主题等为命名依据的学派概念。所以学派的成立不仅仅都是依赖学说师承关系为核心要素,实际上还有根据地域以及研究问题等来命名学派的。中医学的学派情况也与相似,不仅存在大量学说师承性学派概念,还广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54.html

关注中医的阳光和空气——孔子学说中医的关系_【中医宝典】

...必要。 孔、老、医志于道 《素问》首篇《上古天真》云:其知道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合于道。作为医家经典,伤寒论》等医学经典中的确找不到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于中医 《论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028.html

中医学术流派散_【中医宝典】

...学派解释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流派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1]所谓学说,是指学术上自成体系的理论与见解,如中医各家学说。但同一学说之中,由于观点不一,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河间学派中的火热、攻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6.html

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的发展中,更在具体应用上增添了不少内容。例如乘侮理论就是新的发展。《素问》中的七篇阐述了运气学说的原理。其中,归纳出时令气有(又称太过有余)和不及两种情况。时令均与五行相配,这样就为哲学上抽象、静态的注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872.html

中医药现代化不能轻易否定中医思维——与黄煌商榷_【中医宝典】

...以及胃阴亏虚,养阴益胃等,而不是照搬他的治病方药。 综上可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不是说就可以轻易否定比类取象医者意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医思维方法,并且错误地认为它们是玄学绝交,而是要继承发扬中医思维特色优势,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56.html

俯仰天地 天人合一——略谈五行学说中医_【中医宝典】

...、脉、肉、皮毛、骨髓)、五华(爪、面、唇、毛、发)等相配属。通过五行将身体各部位和外在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 以前,说起五行,我首先想到的是各类半仙算卦的念白、风水先生堪舆的道具和各类武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87.html

邪伏气络学说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_【中医宝典】

...——邪伏气络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将中医对SARS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治方药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日前,记者就邪伏所络学说的详细内容采访了仝小林教授。 记者:仝教授,邪伏气络是不是指邪气伏于气络,伺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765.html

程国彭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阴虚内伤,尚有缺焉;朱丹溪从而广之,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补前贤所未及,而医道亦大全矣。程氏认为:各家学说则见其全,分之则见其。故主张兼总四家,而会通其微意,以各其用,则庶几乎其不偏耳。为了使门人很好地领悟先贤要旨,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guopeng/index.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历代医家的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 故张介宾《景岳全书》说:医学要,阴阳而已。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机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7.html

共找到672,4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