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促,胸闷,上腹胀满,水肿,紫绀,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多属阳虚不化水饮、痰瘀阻塞心肺证。治宜温阳利水、涤痰化瘀。 基本方药:制附片10克~15克,茯苓30克,白术、赤芍各12克,葶苈子15克~30克,桂枝、桃仁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
...□ 刘艳平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
...水煎温服.又方黄连(酒炒) 山栀仁(炒黑) 吴茱萸(炒各五钱) 荔枝核( 存性二钱)上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服一钱.老酒送下.附怔忡、惊悸、健忘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怔忡惊悸之所厘端也.曰怔忡.曰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
...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定志丸 治心气不足,恍惚多忘,及怔忡惊悸等证。人参 白茯苓(各三钱) 远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下。朱雀丸(河间) 治怔忡惊悸等证。茯神(...
...薏苡仁15克,通草10克,竹叶10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7剂。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物。 7月19日二诊:药后体温降至37.3°C,咳痰已减,黄厚腻苔渐消,但仍脘腹胀闷,食欲不振,考虑湿热未尽,上方加苍术10克,砂仁10克(后下)...
...汤。 以上二法中的阳和汤以温阳补虚为主,多用于体虚者;而独活寄生汤是祛邪补虚并重,对于体实者,只要去其补虚之品,仍可应用。阴虚有热者不可施用本法,因温燥之药能助火劫阴,若应用不当,能造成其他变证。 祛痰法 是用咸寒化痰软坚的药物使因痰凝聚的...
...治疗腹泻及风疹经验(整理黄文东经验)出处:医学情况交流 1975年4期 胡建华、马贵同、程焕章、顾明昌共同发表标题:随程门雪老师临证笔记--汗出不止、寒病不宜表里同治应先温里出处:医学情况交流 1975年5期标题:治疗头痛及胃痛经验(整理黄文...
...虽仅18岁,但平素纳差便溏,里虚内寒较甚,“元气”、“元阳”受损。阳虚之体,更易感寒。所谓“同气相求”也。案2患者年近花甲,“元气”、“元阳”渐衰,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少阴属肾,“肾开窍于耳”,寒邪闭窍故耳聋。药证相合,故取效迅速。...
...救逆,非参、附、姜、草莫属,通阳与温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阳药多少带点温性,但目的不是“温”而是“通”,作用一是通心阳二是化痰饮三是利小便,温阳用附为主,通阳则用桂。认为养阳用于虚劳,慢性病见阳虚之证不能长期把桂附等药当作补药,养阳之药...
...”其言得矣! 案2 患者,女,24岁。2010年3月9日初诊。 自觉口齿热,咽痛,脸红,头晕无力,腰痛,四肢冷。脉弦减,寸关略显浮。辨证为阳气不足,虚阳浮动。处方:炮附子6克(先煎),肉苁蓉10克,山萸肉15克,白术10克,干姜5克,巴戟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