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
...目录 《脉症正宗》补脾胃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脉症正宗》:补脾胃汤【处方】人参8分,黄耆1钱,白术1钱,苍术8分,莲肉1钱,麦芽1钱,陈皮8分,草蔻8分。【功能主治】补脾胃。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肠、小肠均归於同一范畴。人体中的气血,津液输布,均需通过脾胃的吸收,所摄取的水谷精华化生而成,然後输送於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胃肠道如果发生故障,不但会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等症状,也会给身体的其他组织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经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平人之常,气廪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饮食劳倦则伤脾。○脾病者,善饥,肉痿,身重,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人受气于谷...
...明代医家。履贯未详,初业儒,后又通医。素宗《黄帝内经》、张仲景,对其近世之医家陶节庵、薛立斋之学,亦多采摭,着成《治伤寒全书研悦》,另有《脉理原始》、《病机要旨》、《胤嗣全方》、《小儿形证研悦》等多种。以上各书国内未见行世。...
...明代女医家(1461-1556年)。一作杨谈元贤。无锡(今属江苏)人。祖父母均通医,少时即得指点,渐通医学。临证每获奇效。女眷患疾,多络绎求治,后医名大震。五十岁时,将祖传医术参以己验,撰成《女医杂言》一卷,今有明万历年间刊本。...
...危北海:1931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及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研究50余年。 中医学认为,人的疾病、寿夭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灵枢》指出的“五脏...
...□ 张奇文 山东省卫生厅 厌食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不健所引起。本病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长期厌食者,可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抗病力减弱,易患他病,甚至发展为疳证。...
...孩子的脾胃功能也调理好。治鼻炎为什么要调理脾胃呢?我甚是不解。 广东省江门市读者:曹娟 本期答疑专家: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鸣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肺失所养、易感外邪;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清窍不利,...
...脘腹痞满,多属于中医所指的脾胃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与禀赋不足、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情志不舒、气机失调有关。 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若采用以下简、便、验、廉的验方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药物疗法: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