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等20种。1928年,铁樵中医函授学校停办。1933冬,又经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重办,问业者达三百人,并主编《铁樵医学月列》,发行20期,内设论说、学员课艺问答等栏目,成为近代中医教育史上以函授形式办学影响最大的中医学校。...
...针灸专门学校和针灸杂志。学生遍布国内各省以及东南亚各国。为弘扬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对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9年,承淡安在吴县望亭正式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是近代中医教育史上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公开招收全国各地的学员。通过印发教材,...
...专业性的中医书籍出版机构近代专业性医书出版机构首推何廉臣、袭吉生于1908年创办的绍兴医药学研究社,该社初期出版《绍兴医药学报),连续刊登医药书籍。嗣后裘吉生创立三三医社。上海中医书局创办于二十年代,为了较好地宣传中医文化、便利医药书籍流通...
...而且全面,在普及近代西医知识,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了解西医学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由出版商出版的西医书籍的商务印书馆为最多。1902年张元济在该馆创建编译所,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出版外国著作。其出版谢洪赍编译的《生理学》,销行很广。《医学小...
...□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晚清和民国的百年风云,是中国社会变动极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中医药最为曲折发展的时期。...
...学校;除了延聘国外皮肤科专家来华讲学外,还选派医师到欧美及日本留学,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皮肤性病学者,如陈鸿康、张乐一、蹇先器、胡传揆、穆瑞五、赖斗岩、林子杨、宁誉、于光元、尤家骏、杨国亮等。二、我国近代皮肤性病学的发展针对20世纪初我国特有的...
...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实行半工半读,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简称“技校” technical school 本市技工学校学生的升、留级及毕业制度从今年开始将有重大改革 在英国或美国过去很普遍的一种工人成人学校...
...东来,西式的诊所和医院开始在中国出现,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卫生行政也逐步开展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系统。那么,中医是否也能建立医院?人们开始留意到,近代医院制度原来是一个带有深刻西医烙印的空间。 医院制度的引进 清末,...
...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近代中国医学的变革从体系上看是由以中医学为主导的传统医学体系向以西方医学为主导的近代医学体系的转变。直至本世纪初,以医院为中心的西医模式与以个体开堂行医的中医模式尚处于平衡状态。尽管前者在眼科、外科等手术学科上有明显优势...
...太医院”,近代有中医学校等。应该说,从师承教育到学校教育,从私学到官学,是中医教育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它避免了师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各自为政”和只继承一师之长的不足。作为学校教育,具有统一的教材、规定的课程和约定的学制,师从专业面较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