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经络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78.html

观手病_《百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祖国医学在古代就认识到人体经络的存在,并创立了经络学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到人体有十二条经脉走行,分布到全身各处,内联五脏六腑,外联躯体及四肢百骸。当然,人的手也是经络汇集之处,手与其他部位的生物群体一样,也贮存着整个物象的全部信息...

http://qihuangzhishu.com/114/65.htm

全息经络刮痧法_器具手法_【中医宝典】

...以刮痧的方法选择刮拭各局部器官的全息穴区诊病、防病、治病,称为全息刮痧法。 全息经络刮痧法是在民间刮痧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作指导,选择刮拭与病变脏腑相关的部位防病治病的非药物疗法。新兴的全息经络刮痧法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guasha/a13244.html

经络与疾病_【中医宝典】

...经 络 与 疾 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王 寅 针灸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针灸经络学说的核心是十二经脉的存在。其发现有两种论点:1、众多的针刺穴位对同一种疾病有共同的主治作用,由这一类穴位的“点”逐步连成线,最后归纳成十二经脉。2、...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8.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2.html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2.html

痛_生活常识_家庭药箱_【中医宝典】

...痛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而成。由于肿痛机制相同,临床上肿与痛常常并见。而疼痛的增减又常作为病势进展和消退的标志。由于患者邪正盛衰与痛的原因不一,发病部位的深浅不同,而疼痛的发作,睛况也有所不同。 ...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3659.html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_【中医宝典】

...说明病理变化: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2.html

经络调治疾病的原理_【中医宝典】

...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三是感应传导作用:在针灸时,病人出现酸、胀、麻、重等感觉称为“得气”。针刺感觉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而传导、放射,称为“行气”。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3.html

经络穴位养生法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3.html

共找到81,4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