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起支配作用,故奚氏认为在临床治疗上应抓住以邪势为主的根本矛盾。分病辨其主邪,而主邪是取其病因、病理、主症作为疾病辨证求因微观的内在物质基础与宏观的外象体质的依据。...
...改善,纳食好,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5克,泽泻改为15克,狗脊改为1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六诊:诸症俱已,无不适。嘱上方继服7剂,停药。 体 会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中医学术流派不同,理论体系...
...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的,则采取丸药治疗,取丸者缓也,此时给予大剂量的汤剂治疗,反而不合适。 总之,经方采用六经方证的辨证观,临床重视辨方证。方证辨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同时不可盲目追求大剂量,需要牢记“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又见口苦口干多饮之热象,且最有特征性的症状是目涨显著,这与越婢加半夏汤方证所述“目如脱状”有吻合之处,遂以越婢加半夏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之,收桴鼓之效。第二次发作时再服前方不效,六经辨证同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但具体的方证发生了变化。患者除...
...编者按: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对中医骨伤科也不例外。李堪印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辨位施法”理论,他认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才能抓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辨位施法是对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在诊断和治疗上既...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
...先生在认识疾病上,有完整的思想体系,较早地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论,认为整体观与动态观是辨病辨证的源泉。对辨证论治中的学派之争,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处理。脏腑辨证与以方统病,先生提出“合之则兼美”。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
...反映机体在不同发病阶段的征象,以便把握疾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同病异证进行辨别分析。通过八纲和脏腑辨证,进行辨证分型,确立各别的治则,采取不同的方药组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辨证的同时也要强调辨病。顾氏对清代徐灵胎《兰台轨尼.序》中所述:“...
...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证是否准确,加减是否得当。 其实,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辨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