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虽稍知医道,实儒生也。儒者佩圣门之训,一言必慎,敢好辨哉!虽然,医不至于杀人,不辨可也;医杀人而予不知,不辨可也;杀人在一时,而不至流毒后世,即不辨犹可也。奈今之医者,并不知医,惟知求利,草菅人命,恬不为怪;即或稍有涉猎,而偏之为害,更...
...。但知医而不知有《景岳全书》不可,知景岳而不知偏于温补之害不可。予老矣!不能复为驳正。读景岳者,先观此诊,后阅《全书》,将知其善而不受其害,于医道其庶几乎!或问假热之症,亦实有之。尝见有外现发热,医者专于清热,屡用寒凉,而热不退,反致口味...
...者,未尝不可望而知也。至望其舌,尤属紧要。盖病在脏腑,医非卢扁,何能视见?而有可见者,除二便外,则舌为要。舌之可推测者最多。《伤寒舌鉴》三十六舌,不可不晓。《张氏医通》加至一百二十舌,其绘图大半以苔之裂纹为辨,以为精详,实多造作,徒乱人意耳...
...效果。 经方一脉源远流长,古称之为汤液,意思为取汤剂治疗。《汉书·艺文志·方剂略》将经方描述为“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指出了经方是根据疾病的浅深程度,采用...
...。但知医而不知有《景岳全书》不可,知景岳而不知偏于温补之害不可。予老矣!不能复为驳正。读景岳者,先观此诊,后阅《全书》,将知其善而不受其害,于医道其庶几乎!或问假热之症,亦实有之。尝见有外现发热,医者专于清热,屡用寒凉,而热不退,反致口味...
...者,未尝不可望而知也。至望其舌,尤属紧要。盖病在脏腑,医非卢扁,何能视见?而有可见者,除二便外,则舌为要。舌之可推测者最多。《伤寒舌鉴》三十六舌,不可不晓。《张氏医通》加至一百二十舌,其绘图大半以苔之裂纹为辨,以为精详,实多造作,徒乱人意耳...
...潜病是先兆症产生的土壤,辨病是揭示潜病的途径。只有突出辨病,才能打开先兆症通向潜病的通道……第一节 辨病被忽视的根源一、中医思维方法的因素中医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宏观的、整体的和封闭的,观察疾病的方法长期处于黑箱循环式,并且是直观的,综合为主...
...(附论胎产金丹)或谓予论症宜遍考病机,详求治法,始于人有益,乃论止一二,毋乃太简乎?不知医书汗牛充栋,症无不备,方法繁多,何能更着书立说?惟古书虽系名家,或立说偏执,予不得不辨;庸工浅陋,诚恐害人,予不得不辨;而予非治有成效,屡试屡验,亦...
...内参意曰知德,德以柔政曰知政,正义辨方曰知官,官治物则曰知事,事戒不虞曰知备,毋患曰乐,乐义曰终。”...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辨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