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频率很低。因此,在位点选择上,根据北京市现在常用的10种近交系小鼠,选择了位于7个染色体上八个差异性位点,作为检查的第一线位点。如果任何一种品系发生过遗传污染,这八个位点中某些位点将会出现杂合或者变异。考虑到位点的选择...
...抗原在各种免疫反应,如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协作反应中都极为重要。在人及其他动物的MHC内,也有相当于小鼠I的染色区域,如人的HLA-D/Dr、大鼠的RTL.B,这些相应区的基因所控制的抗原也可统称为Ia抗原或Ia样抗原...
...在许多不同科学领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在1975年由Kohler和Milstein首创的,他们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细胞杂交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把两种细胞融合在一起,一种是已适应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都来自BALB/C品系的...
...WKA、SD、RF等品系。常用的非近交的纯种大鼠有7种,其中以Wistar大鼠用得最多,我国医药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广泛。此种大鼠白色,相当于小鼠的瑞士(Swiss)种。其他6种大鼠也较常用:Sherman大鼠,为白化鼠;...
...在人体身上进行,而且不仅肿瘤是这样,其它疾病也是这样。有的突变品系动物与人的疾病一样或近似,则更是最好的动物模型。如肥胖小鼠,它与人类有相似的肥胖病和糖尿病;肌肉萎缩症小鼠,它与人类有相似的肌肉萎缩症,自身免疫小鼠;则与人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
...应用。1973年美国NIH增培育到近交157代。毛色基因为AA、bb、cc(白色)。H-2为d型。亚系有:BALB/cCd,BALB/cJ,BALB/cAnN等。该品系小鼠的主要特性:1.免疫学特性:易患慢性肺炎。多数个体于6月龄以后出现...
...单体型的I-E亚区和S区之间发生交换重组而产生(表6-8)。H-2内重组株(举例)参见表6-9。表6-7 常用同类系小鼠的单体型(标准品系,type strains)品系单体型KI-ASDB10(C57BL/10)H-2bbbbbB57BL...
...,体外实验证明未成熟细胞大30倍以上。成年机体一般亦不易诱导耐受,常须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措施,以加速其诱导过程。(二)遗传因素小鼠免疫耐受及维持的难易程度随品系不同而异。自身免疫病好发鼠(NZB×NAW)F1品系难于诱导耐受,所诱导出的...
...最合适动物。在实验时,必须饲养在严密微生物学管理的无菌、悉生或SPF的状态下。裸小鼠在老化研究方面可用于免疫和恶性肿瘤的研究。特别是作为自身免疫和老化关系研究的模型动物。3.老化机制研究的豚鼠:关于老化的游离基学说一过氧化脂质学说,虽也常用...
...经过长期选育,还培育出很多其它突变品系动物,如无T细胞小鼠,无B细胞小鼠,无T、B细胞小鼠,无K细胞小鼠,无T、B、K细胞小鼠,无巨噬细胞小鼠,无毛大鼠,无毛豚鼠,无毛兔(但有胸腺),BN(Brown Norway)棕色小鼠,Long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