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世纪以来名扬四海,它在蒙医饮食疗法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自从十三世纪以来,随着蒙古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酸马奶和其他奶食品酿造技术也迅速提高。维廉·鲁布鲁克在他游记的《关于鞑靼食品》一节里写道:"在夏天,只要他们还有Koumiss(酸...
...“震脑术”是蒙古民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 治疗原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解剖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蒙医震治脑震荡的理论体系和手法渐趋完善。“震脑术”是以具有朴素辩证观点的...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医生对病人或家属,通过正面或侧面进行查询,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
...%,而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仅为16天。因此,蒙医整骨术始终是该医院的“支柱科室”;医院90%以上的医师是蒙医。近年来,医院把蒙医整骨医师轮流送到大医院进修学习,使他们在继承传统蒙医整骨经验的基础上,又掌握了蒙医药学和现代骨科学理论与技术;医院还...
...唐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时期中医与壮医的互相渗透,使壮医迅速发展,壮医理论开始萌芽,壮药使用的品种范围更加扩大,用药经验日趋丰富,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
...该铜人为一位成年裸体男子,人物造型及佩带饰物具有鲜明的蒙族艺术风格,共有穴位538个,各穴位置与排列方法与汉医不同,体现了蒙医针灸的特色。 “蒙医铜人”图 “第十六绕廻庚辰年”(1940)铸造/高61cm 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藏 该铜人为一...
...届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于1951年召开后,蒙医形势有新的发展。如在全区5000多名中蒙医中,到1953年止,就有4千多人被吸收参加工作,蒙医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虽然如此,从总的方面看,蒙医的发展在五十年代初期仍不够理想,进步不大。这也与...
...脾胃的消化不良等病证,在蒙医中也属“巴达干”的病证范围。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协调一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则产生各种病理变化。若以“赫依”与“希拉”的关系失调为主,则产生阳热亢盛一类病变;...
...逐步提高。虽然如此,从总的方面看,蒙医的发展在五十年代初期仍不够理想,进步不大。这也与当时全国中医(广义中医包括少数民族医学在内)总的形势处在低潮有关。只有到了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了纠正在中医工作中的偏差和错误的指示之后,蒙医的情况也随着全国...
...蒙医诊断包括问诊、望诊、触诊三种方法,简称三诊。这是蒙医观察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三诊得来的临床症状及体证,运用蒙医的理论指导,结合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及发病原因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从而作出对疾病的诊断。蒙医诊病中,很注意对病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